加強社區照顧 體現居家養老

2019年10月27日

前言

 

過往每當發表施政報告,都另編印一份施政綱領。我在立法會或與記者會面時,都會呼籲大家除了看施政報告外,亦要看施政綱領,因為後者才有更詳盡的施政措施。由於去年的施政報告有超過六萬字,故特首在立法會宣讀時,只是讀出了一個重點版。不過,其副作用便是很多人包括立法會議員都沒有另找時間閱讀施政報告,就如一位議員在年初的一個立法會會議上指責政府,沒有在2018年施政報告交代取消強積金與遣散費/長期服務金「對沖」的最終方案,而他只是「聽傳聞」知道有此方案。也許他忙碌到連施政報告中有他關心的部分都沒有時間閱讀,以為坊間的只是傳聞。

 

今年,特首轉了方法,在施政報告中只聚焦最重要的部分,其他施政措施都列在一份圖文並茂的施政報告附篇,除增加可讀性,更在各個政策範疇摘要分享當中的理念和面臨挑戰。由於施政報告變得聚焦,很自然又有批評表示,當中沒有這樣、沒有那樣,例如有批評指沒有交代安老服務的未來發展,我只可以呼籲大家看看施政報告附篇。

 

不過,即使是施政報告附篇亦未能夠包羅來年的所有政府工作,否則又會厚得令人讀不下去。就如我於10月13日的網誌中已經提及:將於10月16日公布的施政報告,由於篇幅所限不能盡列所有未來一年勞工及福利局的工作,所以先藉網誌談論來年勞福局在婦女事務的工作。當日的網誌實際上是暗示施政報告沒有婦女事務的專章,但不代表勞福局沒有做這方面的工作。可惜有傳媒誤解,竟報道施政報告會有很多有關婦女事務的表述,引起不少誤會,我只能在此致歉,不能在施政報告公布前說得太明白。

 

來年的安老服務發展

 

在2017年中公布的安老服務計劃方案,全文達80頁的文本已詳細列出未來安老服務發展的短、中及長期發展綱領,當然不會在每年的施政報告中都再重提一次未來的發展方向,而安老事務委員會亦會定時檢視有關方案的進展。

 

就數字方面,2018年施政報告已列出在2019至20年度改善的多項安老服務,當中主要包括:

 

  • 在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下增加2,000個服務名額(約增加近三成名額);
  • 在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增加1,000張服務券(約增加17%);
  • 推行新計劃,在符合資格的私營及自負盈虧安老院成立長者日間護理單位;及
  • 在未來五年,每年增加1,000個甲一級私營安老院買位(共增加近六成)。

 

在2019至20年度財政預算案,再列出以下項目:

 

  • 在未來兩年增加超過500個安老宿位;
  • 在未來兩年增加300個資助長者日間護理服務名額;及
  • 建議撥款200億元,用作購買營辦福利服務的處所,當中包括增設15間長者日間護理中心的目標。若以每間中心名額為60個計,新增名額便有900個,加上上述未來兩年的300個新增名額,預計會較現時新增超過三分之一的名額。

 

在今次施政報告列出:

 

  • 在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下增加1,000張服務券至總數8,000張(約增加14%);及
  • 在綜合家居照顧服務(體弱個案)下增加3,000個服務名額 (增加近三倍)。

 

綜合上述資料,反映政府在這兩年間,重點在增加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體現以居家養老為主的政策原則。

 

資助安老院興建需時,在未來兩年新增的500個安老宿位,其實都是在再前一屆政府及更早之前已經啟動。今年4月,我們提交予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的文件中,已交代於2019至20年度,我們會啟動興建18間安老院,是香港有史以來啟動興建安老院最多的一年,亦超過2012至13到2016至17五個年度的總和。而據更新的資料顯示,安老院數目為19間,總共提供3,355個宿位。雖是如此,由於人口高齡化,安老院的需求不斷增加,這個興建速度亦只能稍為追上一部分現時的服務短缺,而且這些興建項目最快都要待四、五年後才能完成及提供服務。

 

後語

 

來年更詳細的資料要待2020至21年度的財政預算案公布時,才會有進一步的交代。不過,可以預計下一年度的安老服務開支仍會以雙位百分比的數字增加,就如2019至20年度的安老服務預算,已較上屆政府於2016至17年度的安老服務開支增加了45%。

 

大家知道,要增加安老服務以滿足新增的服務需求及減低現時的服務短缺面對兩大難題:一是地方,二是人手。下回分解有關人手不足的問題。

 

(以上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10月27日在網誌發表文章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