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災教育 由小孩做起
明亮的大眼睛、尖尖的招風耳、頭頂架天線、胸前一顆心,以及腰間繫着逃生包。這是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創作的角色---防災達人。
教研中心邀請本地插畫師伍尚豪製作防災達人,向幼童宣傳防災知識,教導他們預防和應對災害的方法。
防災四式 簡單易明
伍尚豪表示,他特意把防災達人設計成精靈小孩,以增添角色的親切感。
「我們希望以簡單易明的方式,表達四大防災招式,即『一眼關七、通風報信、耳聽八方、膽大心細』,並讓小孩感到,他們每一個人也能成為防災達人。因此,我們沒把角色設定為英雄或超人。」
真人版的防災達人還會走進校園,以話劇形式向小學低年級學生宣傳防災信息。教研中心與擅長製作兒童話劇的監製胡寶秀合作,製作初小互動教育劇場《防災小將Get Ready》,教導學生何謂災難、如何預防和應對。
胡寶秀指,防災知識對幼童來說或會感到深奧,採用戲劇教育形式推廣,較傳統講座更有效。
劇場教育 倍見成效
「戲劇把一些情境重現出來,藉互動劇場寓教於樂。學生觀看劇場表演時,心情輕鬆愉快,特別容易吸收防災信息和知識。」
劇組已到過十間小學演出,胡素貞博士紀念學校為其中之一。校長李美嫦認為,儘管香港甚少嚴重天災,兒童也需要學會適時保護自己,甚至保護家人。
「香港的小學一般只有火警演習,在其他地區如日本,幼稚園已開始教導防災知識。如今自然或人為災害只會越來越多,我們認為應提早從小學開始,教育兒童提高警覺,應對災害。」
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2014年由醫學專科學院帶領成立,並與中文大學、香港大學和哈佛大學合作建立平台,提供防災資訊、教育、培訓,並協助不同組織、團體、學校等提升災難防護和應變能力。
教研中心除了到幼稚園、小學和社福機構舉辦工作坊,還為政府人員和救援人員提供災難應變培訓,包括虛擬實境培訓。
從小培養 提高意識
教研中心總監林楚釗指,研究顯示港人的防災意識較其他地區低,因為近數十年來,香港很少發生大型災難,市民沒有感受到災難的威脅。然而,近年氣候變化帶來極端天氣,讓港人感到災難或會隨時發生。
「十年一遇的超強颱風如今變為每年一遇,2017年颱風『天鴿』和去年颱風『山竹』,讓市民意識到不再身處安全狀態,需要提高防災意識。我們希望藉這個平台,讓公眾了解社會上不同角色所提供的防災服務,以及個人可以如何配合。」
林楚釗表示,新世代兒童在相對安全的環境下長大,受悉心保護,一般缺乏危機意識和求生技能,遇事往往只會等待救援。
她說,教研中心因此特別重視幼童的防災教育,長遠目標是在全港小學舉辦互動劇場和工作坊,培育新一代的防災自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