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患未然 海事設施添實力

2019年7月21日

過去兩年,「天鴿」和「山竹」兩大超強颱風先後吹襲本港,破壞嚴重。為應對颱風和氣候變化的威脅,土木工程拓展署引入先進技術檢測海事設施結構,妥加修繕。針對一些沿岸地區備受風暴影響,署方積極加強海事設施,提升防禦能力。

 

先進技術 高效測量

 

署方測量船隻定期執勤,檢查海堤、防波堤等海事設施,航程中會掃描海事結構。

 

船上綜合測量系統有兩大儀器,其中多波束測深儀發射聲波,量度水底下海事設施形狀;激光掃描儀則在水上發射扇形激光,測量地形數據。

 

兩套數據整合後可產生高密度的雲點三維模型,勾畫出整個海事設施的三維形狀。署方人員據此判斷設施有否明顯變形或損毀,作出跟進,安排維修。

 

該署並引進嶄新的圖像聲納儀,通過遙控水底的聲納鏡頭拍攝高清影像,找出受損的海事結構。

 

該署土地測量師卓越威指出,圖像聲納儀技術先進,不論能見度如何,均可取得高清水底影像。

 

「圖像聲納儀把聲納回波轉化成數碼圖像,即使能見度很低、環境黑暗,又或水質渾濁,我們仍可清晰看到海底設施形狀。」

 

該署在前年「天鴿」襲港後引入新技術,並於去年「山竹」過後應用,能快速掌握海事結構損毀狀況,以安排補救或重建措施。

 

加建設施 增強防禦

 

「山竹」襲港時,西貢污水處理廠約50米長海堤倒塌。土木工程拓展署協助緊急維修,並進行海堤改善工程,包括更換護面石塊、加建1.5米高防浪牆。

 

該署工程師何文軒指,防浪牆有助防範海水在風暴期間湧入污水廠,而加固後的海堤則能抵抗更大海浪。

 

至於同受「山竹」破壞的將軍澳海濱公園沿岸,署方安排加建全長約600米、頂端在主水平基準以上約6.6米的防浪牆,以減低風暴期間越堤浪對沿岸居民和設施的威脅。

 

該署高級工程師陳國樑解釋,此牆距離地面約1.1米高,屬鋼筋混凝土結構,向海一面採用彎形設計,兼顧抵禦巨浪的需要和市民欣賞風景的期望。

 

展開研究 保障安全

 

為長遠應對極端天氣的威脅,署方今年4月委託顧問公司展開可行性研究,全面檢視沿岸較低窪或當風地點,並研究風暴潮等。

 

政府會根據研究結果制訂防禦措施,加強沿岸地區抵抗巨浪的能力。

 

此外,該署會與天文台合作,進行氣候變化相關研究,並參考聯合國氣候變遷政府間專家委員會報告,妥為修訂現行設計標準,致力保障市民安全。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