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樹有方 因地制宜
市民觀看街道的樹木時,通常只會留意樹木的形態、有沒有漂亮的花朵、有否阻礙交通和行人路等,但不說不知,其實在街道上選擇種植哪些樹木牽涉很多學問。因為每一種樹木都有獨特的個性,加上它們要在香港這個擁擠的城市生長,背後要有一系列的考慮因素。
需抵受道路不同環境
政府一直致力營造良好的都市種植環境,務求豐富植物多樣性和提升戶外空間質素,以營造市民喜愛的戶外空間,因此發展局轄下的綠化、園境及樹木管理組(管理組)委託顧問進行研究,為香港各類街道挑選合適的樹種提供參考。近日,管理組完成及推出《街道選樹指南》 (指南),顧問團隊檢視超過500個樹種,以一套準則從中篩選,最終建議80種過往較少採用但適合在香港種植的樹木品種,其中一半是原生品種,而它們對適應街道環境的基本屬性是必要的考慮因素,包括耐風、耐熱、耐旱、耐澇,以及能抵抗病蟲害能力等特性。今次,我邀請了發展局園境師介紹指南的內容,並講解在香港街道上選擇種植樹種的考慮。
建議種植多元化樹種
現時,香港市區路旁栽種的樹木只有20多個品種,佔市區樹木約一半,但種植品種較單一,令本港的市區林木更易受病蟲害影響,亦會令泥土質素下降,因而增加護養壓力。發展局園境師張家維表示,指南的目的是根據「植樹有方•因地制宜」的原則,硏究種植多元化的樹種和鼓勵種植合適的本地品種,藉着植物多樣性以改善城市林木的適應力,從而促進生態健康,減低樹木風險。簡單而言,行人路的闊度、泥土容量、地下設施管道的分布、地面空間、空氣流量、日照等,都會影響樹木種植和生長。而各種樹木的特性,例如板根、型態大小等,則會影響適合栽種的位置,因此指南為政府部門和業界在選擇街道樹種時提供參考。
為了讓大家更易明白指南所介紹的樹種,以及樹木對適應街道環境的基本屬性是如何重要,張家維介紹了一些適合在街道種植的樹木,例如金蒲桃,開花時候雄蕊成花球狀,顏色鮮艷,花蜜也是野生動物的食糧,最重要的是其基本屬性適合香港街道的環境,例如能抵受路邊污染、較少蟲害疾病、耐風、耐旱等。
應對更頻繁惡劣天氣
另外,為應對氣候變化導致更頻繁的惡劣天氣,以及街道樹木老化的挑戰,市區林木須具更佳的抗禦力和適應力,以期持續發展。今年9月,超強颱風「山竹」吹襲本港後,導致大量樹木倒塌,但同時提供了一個種植的新契機。部門在清理倒塌的樹木後,會詳細檢查種植地點及相關範圍的破壞程度,在可行和適合的情況下才重新種植樹木。為使新樹木能有更佳的生長環境,重新種植的樹木數量會視乎環境而決定,例如在較斜(35度或以上)的斜坡不會補種樹木,以保障市民安全;不會盲目追求數量或一換一的補種比例,以及部門在植樹前會檢視擴大現有樹槽的可行性,並研究連接行人路下面的土壤空間。
致力悉心護養樹木
在選擇合適的樹種後,還要確保各方面妥善配合,例如苗木質量、種植規範、妥善執行施工栽種,因此我們鼓勵園境設計師及部門在進行街道樹木更替和種植時,積極參考指南。
選擇合適樹種只是第一步工作,後續工作相當重要,因此部門會致力悉心護養樹木,透過日常護養及管理,包括每年定期進行樹木風險評估,加上適時巡查及視乎需要作適當修剪,不但減低樹木對公眾及財物構成的風險,更讓城市林木健康生長,可持續發展。
(以上是發展局局長黃偉綸12月23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