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大嶼願景填海規模可行

2018年10月12日

施政報告提出「明日大嶼願景」,建議填海建造合共約1,700公頃的多個人工島。發展局局長黃偉綸表示,當局考慮人口和樓宇老化、改善居住環境和個人休憩空間等因素,初步評估後,認為計劃的填海規模有需要而且可行,也符合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提出的方向。

 

黃偉綸今日在記者會上闡述施政報告相關措施時指,東大嶼都會的概念並非新事物,根據規劃署的《香港2030+》報告,東大嶼都會可提供約1,000公頃具發展潛力的土地。

 

他說,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報告引述規劃署的估算,指香港欠缺1,200公頃土地,但此數並未計及改善港人平均居住面積、人口和樓宇老化衍生的土地需要等因素。黃偉綸認為,若要較快應對社會各種用地需要,便需考慮土地儲備。

 

施政報告的政策制訂過程6月開始,當時行政長官正構思以大嶼山為願景的發展計劃,相關部門就技術層面進行初步評估,認為1,700公頃的填海規模可行。

 

黃偉綸說,專責小組上月向行政長官提交幾點公眾參與的基本觀察,其中清楚列出,社會普遍認同土地供應需未雨綢繆。最後行政長官拍板,以1,700公頃作為「明日大嶼願景」和未來相關研究的基礎。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