斲琴傳承 弘揚非遺

2018年6月6日

古琴音色內斂深沉,餘韻無窮。古琴製作雅稱斲琴,85歲的蔡昌壽是箇中好手,鑽研斲琴技藝逾60載,更開班授徒,不吝指教,培育50多位造琴者。國家文化和旅遊部今年5月確認他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蔡昌壽師承浙派琴家徐文鏡,斲琴逾250張。90年代,他生了一場大病,無法再造琴,但無損傳承技藝的決心,1992年起親自授徒,延續琴人自斲的傳統。

 

由原木塑成良琴,經「尋、斲、挖、鑲、合、灰、磨、漆、絃」九個步驟,代表尋選良木、開斲琴形、刨琴面、挖共鳴箱、打磨、上漆、張絃等。

 

跟隨蔡昌壽學藝20年的關嘉滙坦言學海無涯,師傅不斷傳授他們新知識,更自製工具。

 

他又盛讚師傅目光敏銳,只消一眼,已看出他正在製作的琴凹凸不平。

 

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館長鄒興華表示,希望蔡昌壽獲國家肯定能加深香港市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讓這些瑰寶薪火相傳。

 

為加強保育斲琴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本年度財政預算案撥款三億元設立資助計劃,預計明年初推出,歡迎民間參與。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