耆趣賞鳥樂共享

2018年6月3日

香港雀鳥種類繁多,觀鳥人士總不失望,只要單筒望遠鏡在手,便能清楚觀其形、賞其姿,但單筒望遠鏡只適合一人單獨使用,未免孤寂,香港觀鳥會紅耳鵯俱樂部成員花點心思改裝設備,讓多人同時觀鳥,將「獨樂樂」變成「眾樂樂」,趣味倍增。

 

紅耳鵯俱樂部是長者義工服務團,積極推廣觀鳥活動和保育野生雀鳥的重要性,現時與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合作,逢周三、周五分別在香港公園九龍公園舉行觀鳥導賞活動。

 

藉新科技 與眾同樂

 

66歲的梁厚鍵是紅耳鵯俱樂部委員,退休前從事電子行業,為了充實生活,六年前加入俱樂部的觀鳥導賞訓練班,成為長者義工。

 

「頭一次在濕地公園當值,我已體會觀鳥的樂趣,而且公園鄰近住處,自2012年下半年起,我每逢周日都會到該處當值,對觀鳥的興趣也日益濃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梁厚鍵帶領導賞團時,察覺觀鳥愛好者常用的單筒望遠鏡,在使用上有不少限制。

 

「望遠鏡設在腳架上,對兒童和輪椅人士來說未免過高,難以使用。」

 

他又指,導賞期間有時會遇上大群雀鳥同時出現,市民使用單筒望遠鏡觀鳥,無法看到導賞員指示,未必知道正在介紹的是哪一隻雀鳥。

 

梁厚鍵遂運用在電子行業累積的專業知識,利用套筒和接駁板,將手機固定在單筒望遠鏡上,並將手機接駁流動螢幕,讓四周的人可在大螢幕看到望遠鏡影像。

 

「使用單筒望遠鏡觀鳥純屬個人享受,新設備則有助與眾同樂,遊人更可以用手機拍下雀鳥照片,與親友分享。」

 

品種繁多 目不暇給

 

在港棲息的鳥類林林總總,有紀錄的品種逾500,紅耳鵯俱樂部的名字便取自本港一種常見雀鳥,另外也不乏外地「移民」如小葵花鳳頭鸚鵡。

 

紅耳鵯俱樂部主席丘漢光介紹說:「小葵花鳳頭鸚鵡的棲息地在東南亞,香港原本沒有。據說以前駐港的英國士兵喜愛飼養,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放生牠們,小葵花鳳頭鸚鵡從此在香港落地生根。」

 

夜鷺是市區常見的夜行鳥,今年為觀鳥人士帶來驚喜。

 

「今年有很多夜鷺聚集在九龍公園鳥湖(又稱鴨池),更築巢繁衍,數目超過100隻,情況極為罕見。」

 

今年適逢紅耳鵯俱樂部成立15周年,香港觀鳥會向環境運動委員會申請撥款,獲批逾40萬元,於9月展開兩年計劃,為視障、聽障、智障、殘障等有特殊需要人士提供觀鳥導賞服務。

 

香港觀鳥會總經理羅偉仁表示,紅耳鵯俱樂部成員具相關經驗,曾帶領視障人士遊覽大埔滘自然護理區,細聽鳥鳴。義工又製作與雀鳥相同大小的模型,利用觸覺加深視障人士對雀鳥的認識。

 

為求盡善盡美,香港觀鳥會會邀請專業人士教授導賞員跟有特殊需要人士溝通的技巧,如口述影像,務求令觀鳥導賞服務更多元化。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