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here to Skip to the main content

香港政府新聞網 ENG | | | | |

秉一國兩制 拓香港願景

2016年11月28日

Video Image0

none

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

各位嘉賓、各位傳媒朋友:
 
早晨。今日非常高興能夠獲邀出席灼見名家周年論壇,與各位在座朋友一起祝賀「灼見名家」成立兩周年。
 
今日演講的題目我有少許設計的份兒,希望能夠講講香港的新願景。事實上,我們很快便踏入2017年,慶祝香港回歸20周年,亦是一個很好的時候既可以回望以前的發展,亦展望將來。
 
不過,我在這裏先此聲明,我跟着的20多分鐘的演講並不是選舉行政長官的競選綱領。大家可以視之為一位服務了公眾、社會36年的官員的肺腑之言;我亦不介意大家視之為這位官員的臨別贈言。
 
我今日發言的主題關於香港的新願景有八方面。其實,每一個課題都可以獨立成為一個演講的課題,我事實上亦就着其中一些議題作過一個獨立的演講。所以,我希望「灼見名家」稍後都可以就着這八個議題集思廣益。我留意到稍後有很多重分量的講者,所以我這部分只是拋磚引玉。
 
第一個主題,是鞏固優勢、堅定信心。香港是一個有730萬人的小城市,經過一個半世紀的努力,我們現在是一個國際都會。過去19年多,我們成功落實「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是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別行政區。我們是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這個不是間中一次獲選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而是連續22年無間斷地獲得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評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我們多年來都被列在世界競爭力最前幾個名次,去年我們更獲得《2016年世界競爭力年報》評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
 
當然在「一國兩制」的優勢之下,我們是連接內地和世界各地的「超級聯繫人」,擁有環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的國際金融中心;有接近八千家海外和中國內地企業在香港成立辦事處,而更重要的,這八千家接近一半是以香港作為他們亞洲或者亞太區的總部。
 
這一系列的國際聲譽得來不易,亦是香港非常重要的優勢。這些優勢是由於我們有這些傳統價值:第一,是司法獨立,奉行法治。作為政務司司長這四年多來,我其中一個工作或者任務,就是確保我們的司法機關能夠有充分的資源維護司法獨立和有效地去奉行法治。因為可能大家以前都聽過,由於法庭資源不足,或者法院的數目不足,令到我們在司法機關的工作受到一些影響。在這四年多,我與司法機關的唯一對接工作,就是為它提供足夠的資源。
 
特區政府是一個高效廉潔的政府,或者可以更廣泛地說,在回歸前後,我們都是以這個高效廉潔的政府為榮,我們有一支非常優秀的公務員隊伍。在我36年的公務生涯,其實差不多一半是在回歸之前,一半在回歸之後,所以我是一個最好印證,其實多年來,我們都能夠維持這個高效廉潔的政府。
 
我們的權利和自由是受到《基本法》的保障。有一件事講得比較少,其實並不太公道,所以今日要為它取回一些公道--就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之一就是香港。在2015年,即是去年的全港犯罪率,以每十萬人口計算,只有910宗,是1972年以來的新低。事實上,如果要作國際對比,這可能只是歐洲一些主要城市的大概三分一、四分一、五分一。所以,對於三萬名警隊人員的努力,大家不能夠理所當然地或者take for granted,他們是每一日勞心勞力地去鞏固香港成為最安全的城市。而這個最安全的城市又令到我們,正如我剛才所說,可以有這麼多海內外企業來香港成立辦事處,因為很多海外企業和一些商會在與我日常接觸裏面,都會說在他們決定在哪處設立辦事處時,其實該地的law and order(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據我掌握的今年罪案數字,按着首十個月香港的罪案情況,我可以在這裏代警務處處長說,今年一定會「破紀錄」地低,我們會繼續屢創新低。
 
香港是一個自由市場,有簡單稅制,亦不設任何貿易壁壘。在今日環球開始講保護主義、閉關的時候,這一點更形重要,我們的資金、資訊都是自由流通的。這一系列的優勢,我們必須有最強大的信心把它維持、鞏固下來,這個是香港新願景裏面重要的一環。
 
當然,對每一個城市來說,市民要安居樂業,一定要依靠經濟,如果經濟停滯不前,很多其他問題就會產生,政府亦沒有能力可以改善民生。所以,第二個願景,必須是多元經濟、創造優質就業
 
香港的傳統四大支柱仍然重要,分別是金融、物流航運、專業服務和旅遊。但每一個支柱的產業都受到衝擊,都要面對全球經濟和我們周邊城市的競爭,例如我們的航運、港口,已經由全球第一,在去年下降至全球第五,今年恐怕還會下跌。但這不緊要,我們有信心走高增值,所以在上星期香港有一個亞洲區的航運及物流論壇,我向來自英國Maritime London的主席說,我說我們的興趣已經不在boxes方面,我們的興趣在money方面。怎樣能夠為我們的航運業增值,從航運的保險、航運的註冊、航運的仲裁服務,這些方面來着力。
 
同時間,在金融方面,我們真的是得天獨厚,受惠於國家給我們的政策,成為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中心,在下星期「深港通」會開通,還有兩地的基金互認,為我們帶來大量契機。
 
在旅遊業方面雖然現時受到一些衝擊,但我們必須要多元化我們的旅遊資源,由生態旅遊到文物、文化旅遊都是應該香港必須走的方向。
 
與此同時,我們在新興產業方面都有一些進展。經過多年的探索,現時似乎比較方向明確,有兩個新興產業香港有優勢,一個是創新及科技,所以在這一屆政府幾經努力,都成立這個創新及科技局。在過去一年楊局長和他的同事非常努力地推動我們香港創新及科技的發展,科學園亦進入進一步的擴建,我們亦正在規劃另外的土地,為香港長遠科技和創新的發展提供土地資源。
 
但我最上心的,是另一個新興產業,是創意產業,特別是創意產業中的文化產業。這個在沒有獲得甚麼注意力的情形下,其實已經增長得非常好,今日的創意產業佔本地生產總值5%,與旅遊業不相伯仲。但這個5%是在過去十年以每年8%、10%增長上來,今日已經聘用超過20萬人。
 
這些新興產業,特別會為青年人提供優質的就業。雖然零售、餐飲、酒店也很重要,但我相信如果大家問青年人,或者問我作為一個父母,我都希望我的子女能夠進入更有前景的創新及科技以及文化創意產業。
 
這個圖表,其實在不少政府的報告內出現過,但我不太喜歡這個圖表,這個圖表告訴我們,香港已經是一個成熟的經濟體,正如西方成熟的經濟體,當人均GDP去到一個水平時,經濟增長的速度已經會放緩。所以你看香港,我們的人均GDP,由美元一萬元到現在接近美元四萬元,這個經濟增長的確在持續地下降,難以再見到在七、八十年代,每年8%、10%的增長。但為甚麼我說我不喜歡這個圖表呢?就是我不甘心。我覺得香港應該做得更好,我們有剛才說的優勢,我們有內地這麼大的市場,為甚麼我們要甘心於香港只可以做到這種經濟增長?如果大家看這個表,有一個地方明顯突出,它就是新加坡。新加坡在過去十年的平均增長,或者增長趨勢仍然是6%,相對於我們只是做到3%至3.4%。所以我在這個圖表雖然是一個政府圖表,是一個政府報告中反覆使用的圖表,但我不甘心,我希望在座每一位都不要滿足於或者接受這個就是香港的經濟前景。
 
第三個願景,當然是培育青年。香港作為一個很靠人才的地方,培育青年廣納人才是會帶動我們的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在這一方面,我對香港的青年人,整體是充滿信心。我們有很多很優秀的青年人,不單止他們自身優秀,他們亦時常希望回饋社會。我昨天一日出席了幾個活動,其中兩個都是為青年人打氣,第一,當然是香港羽毛球公開賽,雖然我去時不是進行男子單打,但我向伍家朗說,你只要放開心情,輕鬆面對,無論是贏輸,你對得住自己。結果我離開後,大概在五時許得悉Angus(伍家朗)取得這個大賽,這個是世界大賽的錦標,我為這位22歲的青年人感到驕傲,因為他是一位非常謙虛的精英運動員。
 
第二位青年人是李垂誼先生。昨日下午我出席了他的「垂誼樂社」周年音樂節。李垂誼是一位大提琴家,他除了自己非常成功外,他在過去幾年,每一年都回來培育香港的音樂學生,讓他們有機會與一些大師級同台表演。所以香港有無數優秀青年人,所以我們必須要繼續在培育青年作出投資。
 
我知道今日大家都覺得我們的大學學額不足夠,但為了要青年有多元發展,應該為他們提供多元出路,所以近年我們在專上教育裏面亦很重視職業及專業教育,亦在中學裏面開始認真地做生涯規劃,希望青年人每一位都能夠找到自己的出路。
 
但是現實放在眼前,我們的人口結構是令到我們擔心的。香港的人口老齡化將會非常快速,在未來40年都會持續增加。由現在65歲的人口佔16%,將會在20多年後會倍增至30%有多。換句話說,屆時每三位香港人中就會有一位是65歲。當然,今日65歲是沒有問題的,甚至80歲都沒有問題,仍然是非常精靈。我們今日有蔡伯(堪輿學家蔡伯勵先生)在這裏,亦有我前上司黃錢其濂女士(前政府衞生福利司)在這裏,他們仍然是非常積極投入社會,關心後輩。但畢竟人口老化會帶來勞動力萎縮,所以同期間我們已經估計,勞動力將會在2018年持續下降,即是說實際數字也會下降,不只是人口的比例。
 
所以在這個情況下,更需要以更放開、包容的態度去廣納海內外的人才。所以對於某一些行業,用一種保護主義或者閉關的態度,我是非常有意見,我覺得他們看不到香港的契機,看不到香港的利益,純粹是保護自己行業。希望大家有機會都要發聲。
 
跟着,就是平衡發展、優化城市。大家都知道我曾經擔任過五年發展局局長,我完全明白每一個城市不能夠只是單方面去做一件事,必須尋求一個平衡點。所以我們既有非常好的公交和地區發展,我們都能夠保留鄉郊和很多郊野公園。再下去,土地的樽頸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這五年來在行政長官的領導下,真是不斷地去追趕,但恐怕都是舉步維艱。大家都見到我們在開拓土地方面面對的困難。最近,發展局局長公布了「香港2030+」,希望能夠凝聚到社會的共識。
 
在進行城市發展的過程裏面,我們必須全面,不能夠只是房屋和經濟的需要,亦要配合市民的訴求。市民都希望有優質的城市,有美麗的維多利亞港兩岸讓他們帶領小朋友去遊玩,亦都希望我們能夠保留一些歷史建築,希望未來有更美好的文化藝術設施,可以行山,可以踏單車。事實上,這一屆政府在踏單車方面作了一個突破。過去多年,我是很支持單車,無論作為一種局部交通工具,或者是一種消閒,但過去多年,特區政府一講到單車,就說它只是消閒,是一種leisure。但今屆政府在張炳良局長的破格思維,其實單車已經有一個新的任務,就是令我們這個城市更易行、易達,空氣更清新。所以現時在可能的範圍內,我們不會只是說你在放假時才去踏單車,我們都希望單車能夠協助城市的全面發展。
 
跟着這個主題,當然是我最熟悉亦是多年來我做得比較多的,就是扶貧助弱、共享成果。香港作為一個資本主義的地方,要要求沒有貧富差距是沒有可能的,再出的堅尼系數恐怕都不會有甚麼改善,這個亦不是我們獨特。但在這個大前提下,怎樣令到資本主義發揮得更好,能夠給各個人都可以享有經濟增長帶來的成果,就是任何政府責無旁貸的。這一屆政府在扶貧工作裏面有一些突破,或者行政長官時常講的「破天荒」。首先,我們制定了官方的「貧窮線」,不再迴避問題。「貧窮線」當然有它的局限性,例如只計收入,不計資產,但如果没有一個共同的基礎,怎樣與社會去共同探討扶貧、助弱這個這麼重要的課題?所以我們自從2013年公布「貧窮線」,現在已經做了四年的更新,每一年亦是一個大型的扶貧委員會高峰會向社會交代過去一年香港的貧窮狀況有否改變;亦讓我們更能對症下藥,知道政策的介入應該在哪個位置;資源的分配應該放在何處,最能夠幫助弱勢社會。
 
這一屆政府在短短四年之間,即是由我們上任的2012/13年,到本財政年度,把社會福利經常開支推高了55%,由428億元增加至今年的662億元。
 
我知道商界有些朋友擔心我們是否行社會主義呢?尤其是這個政務司司長曾做過社會福利署署長,今日亦擔當扶貧委員會的主席。我可以告訴大家,我的政策理念仍然是資本主義,我仍然是相信自由市場經濟,但我更認同的是政府,好像我剛才所說,在分配資源、在讓市民共享成果方面是責無旁貸。所以,對於這55%的福利增長,我是感到非常之驕傲。如果有人認為我們是花多了、花大了,我歡迎與他進行辯論。
 
但這屆政府除了投入資源,即在「量」的方面,亦都有政策的理念,所以有人形容這屆政府做扶貧工作是有大方向。事實上這個政策的理念很簡單,在英文來說便是四個字all started with a Pro,究竟我們在支持甚麼呢?第一便是鼓勵就業,Pro-work。我們設計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的社會保障,我們要求申請人是要有全職工作。但是他雖然已經很努力工作,卻礙於種種原因和家庭因素,仍不能夠享有一個比較合理的生活水平,政府便要幫一把。其他因為失業暫時領取綜援的人士,我們願意提供現金的援助,但同時間亦都要求他要參與就業。在此我覺得大家都應該以香港人為榮,在過去超過88個月,因失業而領取綜援的人數是持續下降。今日整體領取綜援的數字比我2003年離任社署署長的時候要低,而因失業而領取綜援數字更是我離任時的三分之一,這就是自力更生的精神。
 
第二個政策的理念是Pro-child,愛護兒童。兒童是香港的未來,如果我們不能為香港基層的兒童提供到一些機會,他們永遠都難以跳出貧窮的狀況。所以在我們設計服務中,亦很注重兒童的福祉。就以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為例,每一個合資格申請的家庭內,每一位兒童及在學的青少年,我們都提供按月的津貼,讓他們能夠享有其他小朋友享有的機會。我們知道有6,000多名的學前兒童因為有特殊學習需要正在輪候服務,我們是不能容忍這種長期等候服務的情況而令兒童錯過接受康復的黃金時間。所以於去年我們一口氣提供了2,900多個位。我們有決心、有資源、有能力在明年將這個試驗計劃常規化的時候,可以做到零輪候時間,所有經過衞生署評估有特殊需要的兒童,馬上會獲得分配服務。
 
第三個是Pro-family,支援家庭。家庭是任何一個社會組成的核心元素,所以我們每一樣的工作,我也要求同事要看對家庭的評估,在推出一個政策時會不會影響到家庭呢?所以有一些社福界的關注團體說︰「你的綜援制度不好,因為你要以家庭為單位,有一個household rule,為甚麼不容許這個家庭內每一個人可以向政府申請社會保障?」我們不接受這個看法,因為家庭必須要家庭的成員互相幫助,在互相幫助都不足夠的時候,政府會介入來幫一把。
 
最後是Pro-choice,是尊重自主。我們做慣了政府,有時候覺得我已經為你鋪排得很好,你不用選擇,你就要這個服務吧。這個看法是錯的。我當社會福利署署長時便深有感受,一位老人家正在輪候院舍的服務,經過了一段時間,我們為他配到一個資助的院舍宿位,是一個名牌機構的資助院舍。不過這位老人家將會由九龍城搬到元朗去入住這間名牌的院舍,老人家寫信給我,他說︰「署長,我不想去,因為太遠,入了那間院舍,沒有人來探我,我又不懂得落街,又不知道這裏的店鋪在哪裏。」他說︰「我見在土瓜灣有很多其他院舍,你反正也是幫我,為何不幫我進入那間私營的院舍呢?」這就是尊重自主。所以本屆政府我們先後推出了「社區照顧服務券」,我們稍後會推出「安老院舍照顧券」,讓錢跟老人走。有些社福界的朋友批評這是把服務私有化,這不是把服務私有化,這是將私營機構帶入去提供公營優質服務的起點,因為最終來說,如果香港所有東西都是公營提供,這就不是香港。我們必須要讓私營機構可在一個有規管及有優質檢視的環境內,提供社會和市民必須的公共服務。
 
除了政府有許多政策去推動一個和諧共融的社會,我們需要在未來更加大力鼓勵社會各界去關愛互助。在這方面,香港真的一點也做得不差,我們有數以百計的非政府慈善機構,有些是政府資助,有些完全是自負盈虧,透過籌款運作,去看看服務那裏有空隙,就去提供那些服務;亦有很多自助組織,以過來人的身份幫助境況處於相同的其他人士。近年來我們特別聚焦的是商界,因為如果商界仍然維持那種「我們就盡量去盈利,我賺了錢就去捐輸」,這個不是最好的共融的方法,亦脫離了今日西方社會講的philanthropy。所以多年來一系列的活動,無論是「攜手扶弱基金」,或是「明日之星計劃」,或「友‧導向」這個計劃、「社會創新企業」等,都是希望能夠令到商界參與,不單只是出錢,要出力、出心,去關心社會各界的人士。
 
接着是「一國兩制」、勿忘初心。我以上所說新願景都必須要建基於「一國兩制」這一個大前提下。事實上,「一國兩制」成功落實,亦都是保障、保證了我剛才所講的願景能夠可以一一實現。
 
中央是完全有誠意去讓「一國兩制」在香港成功落實,這四年多以來,無論是處理政改的工作,或者是有關選舉的工作,我都親身感受到每一次和中央官員的討論,他們都是要求我們嚴格、全面、準確地去落實《基本法》。
 
跟着就是掌握機遇、昂首邁進。香港的機遇是很多其他經濟體是非常羨慕的,我們既有在2003年簽訂的CEPA,而且是每一年都會有補充協議,到今日已經大致上我們的服務進入內地是全面自由化,這些的政策得來不易,亦都要更好的掌握和發揮。現在另外一個新的契機放在我們面前就是「一帶一路」。「一帶一路」涵蓋65個國家,在三個洲內,商機處處,只要我們能夠鞏固我們的優勢,我們能團結一致,我相信我們有無限的商機。
 
當然我明白近年社會出現了一些情況,令到大家是很擔心、很關心,甚至有些時候是很痛心,難保有一些人會灰心,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們仍然熱愛這個城市,我剛才所說的新願景是可望可及的。
 
多謝大家。
 
(以上是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11月28日在灼見名家周年論壇致辭全文)
 

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


相關新聞

回到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