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here to Skip to the main content

香港政府新聞網 ENG | | | | |

蘇屋邨重建保留原有特色

2017年12月18日

Video Image0
蘇屋邨重建計劃預計明年中完成,提供近7,000個單位。房屋署在重建過程中,保留屋邨原有特色,包括稱為「蘇屋三寶」的小白屋、燕子亭和金漆大門牌。
 
有50多年歷史的蘇屋邨2012年開始重建,由原本16幢大廈改建成14幢。其中楓林樓地下和一樓獲保留,用作展覽室展示屋邨單位昔日面貌。
 
房屋署副署長馮宜萱今日向傳媒介紹重建計劃時說,綠柳樓旁的小白屋早年作儲存和售賣火水之用,因此又稱火水屋,復修後將成為零售設施。
 
燕子亭的弧形天花繪畫了屋邨全景,房署特意邀請當年的畫師麥榮為壁畫重新上色。
 
至於黑底金漆的「蘇屋邨」大門牌,稍後也會在邨內重置。
 
此外,1961年雅麗珊郡主訪港時在邨內種植的公主樹也獲得保留,樹旁的舊屋邨辦事處將改建為郵政局。
 
重建後的屋邨設計有助通風和自然採光,整個項目耗資50億元。第一期六座大廈去年入伙,其餘八座和兩層商場仍在興建,預計明年中落成、第三季入伙,大部分大廈沿用原有名字。

蘇屋三寶

蘇屋三寶:  復修後的小白屋將用作便利店或餐飲用途。

蘇屋三寶

色彩重現:  畫師為燕子亭的弧形天花壁畫重新上色。


回到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