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型大小
預設字體大小 較大的字體 最大的字體 訂閱RSS 進階搜尋 網頁指南 流動/無障礙瀏覽 English 繁體 简体
圖片

發光發亮: 香港體育學院主席李家祥期望,香港的僱主、學校、及大學可給予更大彈性,讓年輕運動員不用放棄學業,繼續做全職運動員,心無旁鶩地為香港增光。

香港體育學院

香港體育學院運用精英體育培訓的專業知識,透過最先進並以事實為基礎的精英體育培訓,讓本港運動員持續爭取世界級佳績。

民政事務局

民政事務局旨在促進藝術、文化、體育和康樂發展,保存文物古蹟及美化環境,建設香港成為充滿活力和愛心的社會。

給予空間 讓運動員發亮發光

2010年12月23日

     香港體育學院主席李家祥表示,體院的精英運動員培訓系統,近年已達至相當高的國際水平;全職運動員的人數,也由5年前約50、60人,大幅增至現時約200人。

 

     雖然協助精英運動員轉為全職的工作取得不俗成續,但仍需繼續努力。他期望,香港的僱主、學校及大學,可給予更大彈性,讓年輕人不用放棄學業,繼續當全職運動員,心無旁鶩地為香港增光。

 

     他認為,若香港申辦2023年亞運會,可以令精英運動員依循明確的目標進行訓練,引發他們最大的潛能;同時,也為香港提供難得的機會,讓社會有更均衡的發展。



體育發展重新定位

 

     李家祥接受《政府新聞網》訪問時表示,近年香港的體育發展重新定位,成績令人鼓舞;現時由民政事務局、港協暨奧委會,以及體院3方合作推廣體育,體院因而可更專注培訓精英,更能做好份內事。

 

     體院的硬件及軟件均會進行大規模改革。硬件方面,體育學院正進行重建計劃,把所有設施從30年前的規格,轉型至符合現時需要,並提升至國際水平。

 

     軟件方面,體院從科研、心理、生活安排各方面,做到更貼合運動員的需要,希望他們可以在安心的環境為香港增光。

 

精英培訓不斷改進

 

     他指出,體院近年對精英運動員的培訓及照顧不斷改進,整個精英運動員培訓系統,已達至相當高的國際水平,甚至不少鄰近國家地區也來港借鏡。

 

    「現時我們的青年軍有很多人才,我們也做了大量工作,令他們轉為全職運動員時更有把握,包括生活上的支持,以及讓他們有機會同時兼顧學業,或日後有機會重返校園或投身職場。」

 

     雖然有關工作取得有不錯的進展,但仍需繼續努力。李家祥認為,現時最需要加倍努力說服大學校長及僱主,令他們明白精英運動員有很多獨特的能力。

 

    「他們經常到外地出賽,待人接物比一般年輕人成熟、語文能力比較強,加上不屈不撓的運動員精神,不論是再次接受教育,還是投身工作,這些質素都是值得嘉許及欣賞的。」

 

體育文化較前普及

 

     李家祥表示,現時很多大學也願意收取精英運動員修讀體育及相關的科目;至於其他科目,仍需更加努力進行游說工作,為精英運動員開拓更多發展渠道。

 

     對於有些運動員年紀輕輕便需要轉為全職,他希望香港的中學可以給予更大彈性,讓這些同學不一定要上堂,而透過補習的方式學習。「考試時間也要容納某程度的彈性,因為他們有時要參與國際賽事,不可能可完全配合學校的考試時間表。」

 

    「如果僱主、學校、大學給予更大彈性,年輕人可以不用放棄其學業,繼續做全職運動員。」

 

     對於香港現時的體育文化,李家祥表示,運動在香港較以前普及,尤其是年輕一代,均着重透過運動促進健康;家長也十分關心子女的運動,並給予很多發展機會及空間。

 

健兒表現獲得肯定

 

     近年香港運動員經常在國際大型比賽中取得好成績,也帶動市民做運動的風氣;市民對運動員表現的肯定,傳媒對他們的關心,相對亦提高運動員的自信。

 

    「例如『珊珊』贏到奧運金牌,即帶起學風帆的熱潮;最近黃金寶拿亞運單車賽金牌,即吸引很多年青人去踏單車。每次有出色運動員,都會帶起年輕人對運動的喜愛,因為他們覺得香港也可以做得到。」

 

     對於香港應否申辨2023年亞運會,李家祥認為,有如此重要的賽事在香港舉行,對運動員來說,絕對是一種激勵,因為沒有其他事情比能夠在自己家鄉揚威更難得。

 

明確目標推向高峰

 

    「很多人不明白,作為精英運動員,最重要是有明確目標;有個如此重要的賽事在眼前,可以讓整個培訓工作循着這個目標進行,令自己能力達至最高峰。」

 

    「如果申辨亞運,對運動員,對我們幫助推動運動的機構來說,都會有明確目標,政府在財政安排、人手分配也有清楚的路軌;有這個藍圖、時間表,我們就更有把握落實支持體育的措施。」

 

     他希望社會不要只顧短期的經濟效益,作為國際都會,希望香港下一代有均衡發展,對文化、體育等方面有較闊的眼光,有平衡的價值觀念。

 

    「亞運絕對是個很好的機會及途徑,令香港發展均衡社會及文化;現在談論的是10多年的長遠建設投資,以及它們為香港帶來的長遠效益。」

 

    「我們應該考慮香港是否要多方面發展成有內涵的社會,着重不屈不撓、靠自己奮鬥的精神,還是應該把錢全花在福利方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