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a Javascript-enabled browser. 081023tc50002
香港政府新聞網  
 香港政府新聞處網上採訪室
*
2008年10月23日
*
*
展覽
*

雲南祿豐龍化石進駐科學館

*
祿豐龍展覽

     香港科學館明天(10月24日)起至明年4月29日,舉行「楚雄瑰寶 --- 祿豐龍」展覽,展出約有1億8,000萬年歷史的祿豐龍化石。

 

     這具化石去年6月,在雲南祿豐縣被發現;雲南省人民政府今年6月,把化石送贈予香港,並在科學館永久展出。

 

     化石長7.8米、高2.2米;除了頭部及部分尾椎是複製,化石的全副骨骼由超過300塊的真正骨骼化石組成。

 

     祿豐龍生於1億8,000萬年前的早侏羅紀時期,是最古老的恐龍之一,也是中國首個發掘、修復及研究的品種。

 

     祿豐龍是植食性恐龍,牙齒小且扁平,外緣有粗鋸齒,能把樹葉切碎,銳利的指爪可抓下樹葉或防禦敵人;牠的頭顱細小、長頸、前肢短小、後肢粗壯,能以兩腿直立行走,以及尾巴粗大,在奔跑時起平衡的作用。

 

     為增進大小朋友對恐龍的認識,科學館10月25日及12月13日,舉辦「中國恐龍之研究」及「恐龍滅絕之謎」主題講座。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10月24日至11月3日期間,舉辦文化展覽,展出超過30件楚雄州博物館的珍貴展品,包括石器複製品、銅鼓複製品、彝族服飾及宗教用品等。

 

     展覽10月24日至11月3日在歷史博物館館,以及11月8日至30日在香港文物探知館舉行。詳情可看看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