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a Javascript-enabled browser.
香港政府新聞網
*
*
網頁指南主頁
*
* 天氣
*
* 交通情況
*
* 類別:
*
**
財經
*
*
**
教育與就業
*
*
**
社區與健康
*
*
**
環境
*
*
**
治安
*
*
**
基建與物流
*
*
**
行政與公民事務
*
*
*  政府評論
*
* 新聞焦點
*
* 都會生活
*
* 兒童天地
*
* 攝影廊
*
* 短片集
*
* 大眾心聲
*
* 施政報告
*
* 財政預算案
*
* 關於我們
*
*
*
*司法機構
*
*立法會
*
*區議會
*
*宣傳短片
*
*香港政府一站通


* *
English繁體簡體純文字PDARSS
官員暢談熱門話題 
*
2010年6月18日

整體利益是政治平衡唯一考慮

行政長官曾蔭權
行政長官曾蔭權

     這陣子,如果你不是球迷,又不特別關心政改,可能很悶。除了全城投入世界盃,我相信我和余若薇議員昨晚的電視辯論,也是公眾焦點。

 

     有人話,這場辯論好像昨晚世界盃「阿根廷對南韓」,戰果反映雙方實力差距很大。但我太太跟我說:「南韓都打得過半場,你卻過不了。」她又說:「你跟我吵架都贏不了,怎贏得了余若薇議員?」

 

     但對我來說,我的確已是盡力而為,亦都要虛心接受其他人的評價。我覺得辯論勝負不是最重要,最重要是香港市民支持民主政制向前走。為了這目標,任何代價都值得。

 

政治是眾人之事

 

     昨晚辯論之餘,出現各種關於余若薇和我的分析、評論,包括有些評論員是時裝界人士,評論我們的衣�和呔、我在辯論中「黑口黑面」多少次。甚至有些電視台請了練馬師,當我是匹馬來點評。

 

     正因如此,政治人物和政黨都非常�重自己在公眾眼中的形象,特別是在支持者眼中的形象。這是無可厚非的。在民主政治中,這些可能是政治人物和政黨的生存和致勝之道。這些我也要學習。

 

     但是,政治終歸是「眾人之事」,對香港來說則是全港人的事。目標是要得到最大的福祉。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形容「政治的目的是追求至善」。政黨、選舉這一切,應該都是為這個目標服務的中介。

 

得出最大公約數

 

     無論任何時候,個人和黨派的利益,都不應該凌駕社會整體的利益。市民應有洞察力,監察從政者,確保這樣的事不會發生。政黨在爭取最大的黨派利益的同時,亦適當地與政府和其他黨派自動協調,使整個社會都得益。

 

     不過,在最近的政改事情上,這種黨政的制衡似乎有些失效。雖然近7成半市民認為政制不應該原地踏步,多數民調顯示較多市民認為立法會應該要通過方案,但直到今天為止,亦未有足夠立法會議員的支持票數。

 

     造成這種情況的因素很多。首先,通過政改方案的門檻比較高,需要三分之二議員支持。一定要得到不同意見議員的支持,才能成事。只是得到民主派的支持,可否通過?不行;只是建制派那面,又不行;問題是如何在中間找到最大公約數。

 

贊成掣通向普選

 

     這正是發起「起錨」行動的原因,希望喚醒市民,關注政改,特別是「原地踏步、全民皆輸」的後果。希望不同黨派議員都回歸民意,以大局為重,以香港整體利益為最終的考慮。

 

     在「政治理想」和「政治現實」之間,是可以找一些適當的平衡點,而唯一的考慮,一定是社會的整體利益。

 

     下周三,立法會議員按下贊成掣,帶給我們的社會,不單是更民主的選舉制度,也是更健康、更具互信、更講求包容共贏的政治文化,一定是有利於順利達到普選。

 

     相反,立法會議員按下反對掣,不單令政制再次原地踏步,更播下更多互相猜疑,互不相信的種子,帶來更多爭拗,更多內耗,會延及非政治的題目。兩個掣在立法會的標板可能相隔幾厘米,但後果則是另一個5年的等待。

 

辯論目標已達到

 

     邁向2017和2020普選,是我一直的夢想,相信這也是普羅大眾的共同願望。「以民為本」的政府,是需要民主制度的承載;「自由開放、法治人權」的社會,更需要實踐「互相尊重、多元包容」的真正民主精神。

 

     在邁向普選的過程中,相信香港社會需要作多方面的準備,不單是民主制度的硬件,還有的是民主精神的軟件。

 

     對於香港來說,昨晚的辯論,對於民主發展,一定有好處,沒有壞處。對於2012政改,我這次有機會親身將支持政改方面的觀點和政制向前發展的重要性,一一向市民陳述,我的目標已經達到。

 

     世界盃的賽事仍在進行,政改方案游說工作如火如荼。世界盃的贏家只得1隊,但政改方案獲得通過,全香港社會都是贏家。多謝各位。

 

(以上是行政長官曾蔭權6月18日出席國際扶輪3450地區聯席午餐會致辭全文摘要)
 


返回頁頂
* *
2012年政改方案電視宣傳短片 *
*
*
* 列印
* 電郵本頁
*
*
*
相關連結
*
*
*
其他評論:
更多..
*
*
    香港品牌
*
*
*
主頁 | 財經 | 教育與就業 | 社區與健康 | 環境 | 治安
基建與物流 | 行政與公民事務
政府評論 | 新聞焦點 | 都會生活 | 兒童天地 | 攝影廊 | 短片集
大眾心聲 | 施政報告 | 財政預算案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重要聲明 | 私隱政策
Internet Explorer 5.0/ Netscape 6.0 或以上版本瀏覽可得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