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結婚須知:首席入境事務主任岑熙強呼籲準新人,選用婚姻監禮人前應細閱《擬結婚人士須知》,了解有關步驟和事項。 |
近年香港的結婚數字持續上升,2005年錄得約43,000宗,較2001年增加31%;2006年的全年數字,預計達46,000宗。
首席入境事務主任岑熙強認為,這與中港交往更趨頻密有關;並指出,由於婚姻監禮人制度漸受市民認同,紓緩了婚姻登記處的擠迫程度。
入境處將全面檢討制度的運作及登記處的人手和資源調配,4月向立法會提交報告。
岑熙強接受《政府新聞網》專訪時指出,過去5年每年的婚姻註冊數字均有遞升,由2001年的32,070宗,升至2002 - 05年的32,070、35,439、41,377和43,019宗。
註冊宗數 年增7%
2006年1月至10月,已錄得38,178宗婚姻註冊,較2005年同期的33,925宗,增加12.5%。
岑熙強說:「香港近年的婚姻註冊數目,每年平均增長7%;預計2006年的全年數字,達46,000宗。
「上升的最主要原因,是香港與內地的交往更趨頻密,其中一方來自內地所佔的比率愈來愈多,帶動了婚姻註冊數字的上升。」
內地居民在港登記的結婚宗數,在2006年1月至10月共有17,476宗,佔總數的45.8%。2005年和2004年首10個月的比率,分別為48.4%和40.3%。
文化中心 最受歡迎
入境處設有5個婚姻登記處,分別位於尖沙咀文化中心、中環大會堂和紅錦路、沙田大會堂,以及屯門政府合署;共設有8個禮堂,供新人行禮。
婚姻登記處平日最多可處理155對新人,周六和周日則分別為81對和160對。
岑熙強說:「以2006年首10個月計算,最多人使用的是設有兩個禮堂的尖沙咀文化中心的婚姻登記處,超過10,000對新人在這裡註冊,使用率達83%。
「這或與尖沙咀的位置較為適中,新人也較喜歡外面的環境,如海濱長廊,是受歡迎的拍照地點。」
中秋佳節 人月團圓
他指出,香港是中國人社會,很多人仍要擇良辰吉日嫁娶。某些時節,如中秋和農曆新年前會較受歡迎,在清明和盂蘭節前後結婚的人數通常會較少。
2006年的中秋節在10月;該月婚姻登記處非常繁忙,約有5,600對新人結婚。
岑熙強說:「由於每月的婚姻註冊數目均有變動,每間婚姻登記處的受歡迎程度也不同,我們必須靈活調配人手。
「婚姻登記隸屬入境處的出生、死亡和婚姻登記分科;分科的約200名同事會作調配,在周末輪流上班,在平日沒有那麼繁忙的日子才休假。」
監禮制度 市民認同
他表示,婚姻監禮人制度自4月推出以來,其靈活而多元的服務漸受市民歡迎,也紓緩了婚姻登記處的擠迫程度。
岑熙強說:「自4月21日委任首批婚姻監禮人以來,涉及他們的婚姻登記宗數,由起初的數個百分點,升至10月的34%。
「以5月至10月計算,涉及他們的婚姻登記,平均佔總數的兩成;然而,同期的婚姻登記也增加了兩成,可見我們的工作量,只是減少了零點幾個百分點。
「由於明年仍是旺結婚的年份,估計婚姻登記數字會有數個百分點的增長;也由於婚姻監禮人計劃愈來愈受歡迎,估計會有更多新人採用這服務。
兩重機制 監管服務
「若沒有婚姻監禮人計劃,我們或許需要擴充尖沙咀文化中心的婚姻登記處。」
由4月21日至12月底,已有1,097名婚姻監禮人獲委任。而截至11月下旬,已有約8,500對準新人透過婚姻監禮人向婚姻登記官遞交擬結婚通知書,並已有超過6,000對新人經由監禮人為他們舉行婚禮。
岑熙強指出,婚姻監禮人的服務靈活多元,也可提供「一條龍」的服務,為準新人安排一切,所以甚受市民歡迎。
他表示,制度成立以來,至今沒有收到有關婚姻監禮人的投訴;並強調,現有兩重的機制,監管他們的服務水平。
細閱須知 避免蝦碌
岑熙強說:「婚姻監禮人是律師或公證人,他們須遵守入境處發出的實務守則,也須依從香港律師會和香港國際公證人協會的規定。
「我們若收到投訴和查證屬實後,是可以暫停或取消其委任婚姻監禮人的身份。他們的表現若不稱職或是違規,其所屬的專業團體也會採取相應的紀律行動。
「此外,我們已委任1,000多名婚姻監禮人。市場的力量很大,若監禮人表現不稱職,便難以招徠顧客;相信這在監管婚姻監禮人方面,也發揮作用。」
不少新人在行禮時,出現「蝦碌」的情況,如忘了攜帶《婚姻登記官證明書》,或忘記需要兩名證婚人的要求。
岑熙強也向準新人呼籲,在選用婚姻監禮人前應細閱《擬結婚人士須知》,了解有關步驟和應注意的事項;並登入這裡,瀏覽最新的婚姻監禮人名單,確保擬聘請的婚姻監禮人符合資格。
準新人也應留意婚姻監禮人收取的服務費用,並預留充足時間,與監禮人商討議定結婚日期和遞交《擬結婚通知書》的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