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梁錦松3月5日在立法會宣讀他第二份財政預算案。他預期,推出的一系列措施,可令政府的綜合赤字在往後兩年逐年遞減。
到2006 - 07年度,可望錄得81億元盈餘;並把公共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重,降至20%或以下。
梁錦松說,預算案的建議,雖然可能帶來短期影響,但可以避免更大的、長期的問題。
他說:「今天宣布的一籃子措施,會令公共財政在中期內恢復收支平衡,從而消除可能導致金融危機的因素,增加投資者在港投資的信心。市民看到未來數年加稅和節流的幅度溫和,將減少對前景的憂慮。」
經濟趨勢
政府估計,2003 - 2007年香港每年實質經濟增長為3%,通縮可望慢慢改善,估計期內整體經濟物價的趨勢變動每年為零,同期名義經濟趨勢增長每年為3%。
他說:「假如經濟達到預期增長,開源節流措施成功落實,便會達到我們訂立的三個財政目標,就是在2006 - 07年度,令經營賬目及綜合賬目達致收支平衡,以及把公共開支佔經濟的比重,控制在20%或以下。」
他估計,由現在至2006 - 07年度,經濟增長可為政府帶來約300億元收入。
他說:「我們的目標,是在未來四年,額外節流及開源各200億元,爭取在2006 - 07年度達致收支平衡。」
無礙復甦
他表示,相信今天的建議,避免了因滅赤措施過重而影響經濟復甦,也考慮了受影響人士的承受能力。
政府提出各項財政建議時,已顧及對整體經濟的影響。按政府內部的計量經濟模式推算,政府建議的開源節流措施,在2003 - 2007年將調低經濟趨勢實質增長0.14%,以及整體經濟物價趨勢變動0.21%,影響輕微。
財政儲備
在未來五年,財政儲備將維持在1,900 - 2,400億元的水平,相等於9 - 11個月的政府開支,低於他去年建議12個月的指標。雖然儲備情況並不理想,但仍可以接受。
發債問題
在發債的問題上,目前面對的是經營賬目長期入不敷支,發債不能解決這問題,只能應付現金周轉需要。
由於暫時仍有財政儲備應付赤字,而發債的成本高於財政儲備投資收益,故沒有必要發債。
梁錦松說,香港人已攀過了一座又一座的高山,這次一定不會例外。
他又說,要向前邁進,政府必須結合市民大眾的決心及智慧,同舟共濟,把危機化為轉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