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a Javascript-enabled browser. 070621tc06001
香港政府新聞網  
 香港政府新聞處網上採訪室
*
2007年6月30日
*
*
基建
*

深西開通  港深車程省卅分鐘

     香港第4條陸路跨界通道 --- 深圳灣公路大橋7月1日正式開通,由屯門藍地至深圳灣口岸聯檢大樓只需10分鐘,較現時經落馬洲口岸節省半小時以上。

 

     路政署總工程師馬明耀預計,通車初期每天有29,800輛次使用深圳灣公路大橋,2016年料達60,300輛次。

 

     他認為,大橋可紓緩深港兩地的交通需求,也為日後中港大型基建建立了良好的基礎。

路政署總工程師馬明耀
深圳灣公路大橋
近深圳灣口岸的車輛轉線設施
快捷方便:路政署總工程師馬明耀(左圖)表示,由屯門藍地經深圳灣公路大橋(中圖)往深圳灣口岸聯檢大樓,只需10分鐘。因應香港和內地的不同行車安排,口岸附近設有車輛轉線設施(右圖)。
每天可容八萬輛車

 

     馬明耀接受《政府新聞網》專訪時表示,深圳灣公路大橋全長5.5公里,始於深圳蛇口東角頭的深圳灣口岸,以斜拉橋的形式橫跨有高生態價值的后海灣,在新界西北的鰲磡石�陸,再連接5.4 公里的后海灣幹線,至元朗公路。

 

     大橋是雙程3線分隔行車道,設計行車容量是每天80,000輛次,另設有供緊急用途的路肩。

 

     后海灣幹線的車速限制每小時最高80公里,大橋每小時最高100公里,深圳的車輛轉線設施連接路是每小時最高50公里。

 

     馬明耀說:「由於香港和內地的行車安排不同,故深圳灣公路大橋的工程包括提供車輛轉線設施。深港雙方同意,在大橋近口岸的土地上築建高架道路,供車輛轉線。

 

一地兩檢簡化程序

 

    「深圳灣口岸實施『一地兩檢』的安排,可簡化出入境檢查程序和節省旅客的時間。具體來說,實施『一地兩檢』後,乘坐旅遊巴士的旅客只須上落車1次,便可完成兩地的清關手續。」

 

     深圳灣口岸提供的港方過境設施,包括貨檢和旅檢。

 

     馬明耀表示,貨檢方面,出入境通道各設32個貨車檢查亭和25個貨車驗貨檯。

 

     旅檢方面,則設有44個入境和50個出境檢查櫃檯,出入境通道各設25個私家車和兩個旅遊巴士檢查亭。

 

45%車經新通道

 

     其他設施包括公共交通工具和過境巴士上落客區、�生檢查和檢疫設施,如紅外線探熱器、診症室、隔離設施等。

 

     去年全港3條陸路跨界通道平均每天共錄得42,400輛次的過境車輛,按年升2%,逼近3條跨界通道每天共42,500輛次的設計容車量。其中75%經落馬洲,19%經文錦渡,6%經沙頭角。

 

     馬明耀說:「深圳灣公路大橋通車初期,預計平均每天有29,800架次過境車輛,至2016年則倍增至60,300架次。」

 

     至於其他陸路跨界通道,當局預期,深圳灣公路大橋通車初期,落馬洲、文錦渡和沙頭角的過境車輛平均每天流量,分別是26,000、7,200和2,500輛次,佔總數的40%、11%和4%。

 

加強物流樞紐地位

 

     展望將來,馬明耀指出,深圳灣公路大橋可紓解不斷增加的跨界交通需求,也可以幫助兩地未來的經濟發展。

 

     馬明耀說:「深圳灣公路大橋有助促進香港與華南地區之間的人流和物流,並有助加強香港作為珠三角洲商貿與物流樞紐的地位,為本港帶來可觀的經濟收益。

 

    「深圳灣公路大橋是粵港首項共同發展的大型跨界基建工程,體現了兩地政府緊密協調和合作夥伴關係,也可促進兩地的聯繫,以及知識和經驗的交流。

 

    「這次寶貴經驗,為今後香港和內地的大型跨界基建項目建立了良好的基礎。」

 

     深圳灣公路大橋全長5.5公里,其中長約3.5公里的香港段,2003年8月動工,2005年12月完成。深港兩段大橋的橋面,已於2006年1月合攏。

 

     為實施「一地兩檢」的安排,立法會今年4月通過《深圳灣口岸港方口岸區條例》,在深圳灣口岸內設立港方口岸區,使香港法律適用於港方口岸區,包括深圳灣口岸的港方查驗區及深圳灣公路大橋深圳段。該條例為落實「一地兩檢」的安排提供法律依據。

 

     更多有關深圳灣公路大橋的通車安排,可登入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