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風險仍在:食環署顧問醫生何玉賢指出,香港沒有傳播日本腦炎的高風險地區,但元朗的風險則相對較高。 |  
                                
                             
                         
                             食物環境�生署的調查顯示,香港沒有傳播日本腦炎的高風險地區,但元朗的風險則相對較高。 
  
     去年全年的誘蚊產卵器指數是3.8%,是自2000年推行登革熱病媒監察計劃以來錄得的最低指數。 
  
     為提高市民對登革熱及日本腦炎潛在風險的警覺,第1期滅蚊運動在2月27日至3月25日舉行。 
  
     食環署顧問醫生何玉賢今天在記者會上表示,去年沒有本地登革熱個案,日本腦炎個案也由2004年5宗本地個案,降至只有1宗本地及1宗傳入個案。 
  
防蚊工作未可鬆懈 
  
     根據去年為期1年的調查結果及其他流行病學數據,本港沒有傳播日本腦炎的高風險地區,但元朗的風險則相對較高。 
  
     因此,何玉賢強調,防蚊工作未可鬆懈;並指出,世界�生組織警告,近年西太平洋地區的登革熱個案有上升趨勢。 
  
     何玉賢說:「我們關注這趨勢。因為本港人口稠密,鄰近地區不時受登革熱影響,加上本地登革熱病媒活躍,故此我們仍受到此疾病的威脅。 
  
    「因此,我們必須承接去年滅蚊工作取得的佳績,繼續完善防蚊的工作。」 
  
市民應採防蚊措施 
  
     市民應每周檢查家居及附近環境,清除可供蚊子孳生的地方,並採取防蚊措施;包括每周洗刷花瓶和花盆墊碟、妥善棄置汽水罐和飯盒等容器、清理溝渠以防淤塞、清理積水,以及填平凹凸不平的地面。  
  
     何玉賢表示,在第1期滅蚊運動舉行期間,食環署除定期巡視及防控蚊子工作,也加強宣傳工作,透過不同渠道向市民推廣滅蚊信息。 
       有關防治蚊患資料,已上載這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