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a Javascript-enabled browser. 050727tc05002
香港政府新聞網  
 香港政府新聞處網上採訪室
*
2005年7月28日
*
*

人口

*
香港勞動女性增幅顯著
*
香港男性數目與每千名女性的比率持續下降
女多男少:政府統計處表示,男性數目與每千名女性的比率持續下降,從1981年的1,087降至2004年的929。

     政府統計處表示,香港男性數目與每千名女性的比率,從1981年的1,087降至2004年的929。

 

     這是由於大量中國內地女性持單程通行證來港與丈夫團聚,以及為數不少的女性外籍家庭傭工來港工作。

 

     統計處編製的《香港的女性及男性 --- 主要統計數字(2005年版)》今天出版,報告展示按性別劃分的統計數字和指標,以描述女性和男性在主要經濟和社會範疇中的情況。

 

     報告指出,過去20多年,男性數目與每千名女性的比率持續下降。自1996年起,20 - 39歲的女性人口較男性為多。自2000年起,40 - 44歲的女性人口也較男性為多。

 

男女均傾向遲婚

 

     1986 - 2004年期間,已婚女性及男性數目及比例均有增加。在1986年,15歲及以上已婚女性的數目為1,120,100人(佔55.6%),男性則為1,209,600人(佔56.8%)。

 

     在2004年,15歲及以上已婚女性的數目升至1,732,900人(佔57.4%),男性為1,695,700人(佔62.0%)。

 

     隨�接受教育的時間增長,以及較遲才踏進社會工作,女性及男性均有遲婚的趨勢。

 

     女性的初婚年齡中位數由1981年的23.9歲,升至2004年時的28.1歲。男性的初婚年齡中位數,則由1981年時的27歲,升至2004年的31.1歲。

 

生育率止跌回升

 

     在1981 - 2003年期間,婦女的年齡別生育率大幅下降,特別是較年輕年齡組別中的女性。與2003年相比,除40 - 44歲及45 - 49歲的組別外,2004年差不多所有年齡組別年齡的生育率均見回升。

 

     女學生佔所有大專院校的學生比例,由1986 - 87年度的32.9%,增至2004 - 05年度的55.2%。

 

     在副學位課程及研究院研究課程中,女生佔的百分比,分別由1986 - 87年的30.3%及20%,增至2004 - 05年的66.2%及42.9%。

 

女性失業期較短

 

     報告指出,女性勞動人口的增長較男性顯著;從1986 - 2004年,女性勞動人口增加了58.9%,男性勞動人口只增加14.5%。

 

     女性勞動人口的部分增幅,是由於女性外籍家庭傭工人數的增加;而女性的教育程度提高、遲婚及獨身情況增加,也使女性勞動人口參與率上升。

 

     在失業率方面,女性的整體失業率也比男性為低。在2004年,女性失業人數和失業率分別是88,100人和5.6%,男性的失業人數和比率則分別為153,300人和7.8%。

 

     女性失業人士的失業期間中位數為93天,較男性失業人士的相應中位數99天為短。

 

港人口持續老化

 

     報告指出,香港人口持續趨向老化,15歲以下及15 - 29歲的人口數目及比例顯著下跌,反映生育率不斷下降。

 

     相反,年齡介乎30 - 54歲的人士,在人口中的比例明顯增加,從1986年的31%升至2004年的44%。這是由於1950 - 60年代出現「嬰兒潮」,以及在1970 - 80年代有大量年青移民入境。

 

     報告以中英文對照版印行,每本售價為62元。市民可到網上「香港統計數據書店」購買報告的印刷版及下載版。

 

     香港統計數據書店網站獨家以75折發售報告的下載版。在香港統計數據書店網站或政府書店網站購買印刷版,也可享有原價85折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