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經貿頻繁:香港和內地之間的港口貨運量,佔香港的港口貨物吞吐量的37%;其中76%與珠三角有關。 |  
                                
                             
                         
                             香港是亞太區主要的運輸中心,貨物吞吐量每年平均增長5.5%;去年還按年上升6%,達22,100萬公噸。 
  
     香港和內地之間的港口貨運量佔37%,其中76%為往來珠三角,顯示兩地的經濟關係日趨緊密。 
  
     香港和深圳之間的港口貨運量每年平均增長19.7%;反映兩地的港口貨物運輸的顯著增長。 
  
     統計處今天發表的《1999 - 2004年港口貨物統計》專題文章指出,港口貨物的增長,主要是由於轉運貨物錄得每年平均15.2%的高增長率。 
  
轉運貨物比重上升 
  
     去年港口貨物佔所有運輸方式裝運貨物的83%。轉運貨物佔港口貨物的比重,由1999年的3成,升至去年的47%。 
  
     由1999年至去年,香港和內地之間的港口貨運量的每年平均增長率,為8.9%。這貨運量由1999年的32%,增至去年的37%,繼續佔香港港口貨物吞吐量的最大比重。 
  
     其次是香港和美國,以及香港和台灣的港口貨運量,分別佔香港港口貨物吞吐量的9%和7%。 
  
     香港和珠三角之間的港口貨運量,佔香港和內地之間的港口貨運量的比重持續增加,由1999年的72%,增至去年的76%;反映香港和珠三角的緊密經濟關係。 
  
港深貨運年增兩成 
  
     去年香港和內地之間的港口貨物運輸有76%是在珠三角進行,其中以廣州所佔的比重最大,達兩成;然後是深圳和佛山╱南海╱順德,佔13%。 
  
     由1999年至去年,香港和深圳之間的港口貨運量錄得的每年平均增長率,為19.7%;反映兩地的港口貨物運輸的顯著增長。 
  
     按貨物類別分析,製成品在去年佔港口貨物吞吐量的最大比重,達 39%。然後是化學製品和相關產品和非食用原料類,分別佔17%和16%。 
  
     同時,製成品佔裝上貨物的比重為47%,高於製成品佔卸下貨物的比重(34%);在1999年也有類似的情況。 
  
製成品佔最大比重 
  
     在1999年至去年,這3類貨品類別的每年平均增長率,分別為5.1%、9.3%和7.9%。 
  
     按貨物裝卸地點分析,貨櫃碼頭去年處理的港口貨物所佔的比重最大,為42%。 
  
     其次是泊位和倉庫碼頭(包括公眾貨物裝卸區),以及碇泊處和浮泡;分別34%和24%。 
       去年貨櫃碼頭處理的裝上貨物的比重為52%,高於貨櫃碼頭處理的卸下貨物的比重(36%);1999年也有類似的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