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電署與各界攜手防疫抗疫

2020年9月20日

我在上一期局長隨筆介紹,機電工程署(機電署)全力支援防疫抗疫的工作,希望在這個非常時期,為守護大眾出一分力。本星期,不同崗位的機電署同事,會繼續為大家分享如何與其他部門和各界通力合作,一起完成連串看似不可能的任務。

 

迅速為駿洋邨裝置機電設備

抗疫工作要取得成功,妥善隔離高風險人士是其中一個關鍵。機電署高級工程師(衞生工程)鄭淑芳講述,農曆新年前夕開始,陸續收到衞生署的要求,需要支援短時間內於火炭駿洋邨準備大量檢疫單位。由於時間緊迫,機電署要在瞬間組織一個跨部別的團隊,動員約70位同事,分階段為邨內3,000多個單位裝置機電設備,包括安裝約3,200部煤氣熱水爐及超過16,000組照明,以備接受檢疫人士入住。

 

與其他部門建立互信

面對排山倒海的工作,機電署總技術主任(衞生工程)鄧再展形容,整項任務相當艱巨,而成功則取決於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互信。他指今次的工作得到食物及衞生局的帶領、衞生署的支持,加上其他部門的幫助,例如與房屋署、業界承辦商、民安隊、物流署等充分協調和無間斷地聯繋着,才能應付檢疫中心的需要,於兩個月的極短時間內,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任務。

 

改裝普通病房作隔離病房

無疑,要在這場抗疫戰取勝,政府與社會各界必須攜手合作。今年2月初,醫院管理局(醫管局)考慮到疫情瞬息萬變,決定增加醫院隔離設施,以備不時之需。機電署工程師(衞生工程)葉煒堂與同事接下任務,要在約一個月內協助七間醫院11個病房,合共約300張病床,改裝為第二線隔離病房。

 

為此,機電署連同醫管局及業界在短時間內設計、開發及組裝多部流動組合式---高效能空氣微粒子過濾器(流動過濾器),將病房內的空氣過濾後,再排出室外;改裝後的病房亦加強了通風及抽氣設施,從而稀釋及帶走病房內不潔的空氣,防止感染。使用流動過濾器改裝一間普通病房需時約兩周,大大減少以傳統方法改裝普通病房為負壓病房的時間。

 

熬通宵完成任務

機電署空氣調節督察梁永恒說,當時生產流動過濾器的供應商處於農曆新年後初步復工階段,產量有限,運輸安排亦很困難,導致送貨時間很不穩定。其後,透過同事和供應商的努力,熬了多個通宵,終於完成任務。截至8月,該署已向有需要的醫院提供超過200台流動過濾器,從而增加約500張二線負壓病床。此外,該署應醫管局要求,在亞洲博覽館的社區治療設施緊急提供了30多台流動過濾器,以增加室內的空氣流通。

 

街市安裝流動送風機

對第三波疫情,一些街市成為高風險的地方,前線人員的把關十分重要。機電署工程師(市政工程)溫立行說,該署特別於全港約30個街市安裝流動送風機,以改善街市通風和加大換氣量。當發現有懷疑個案涉及街市運作,機電署會即時檢查街市的通風系統及安排清洗系統的過濾器。同事亦在28個街市的出入口,安裝體溫探測系統,提升防疫測溫的效率。

 

積極支援普及社區檢測計劃

在第三波疫情期間,安老院舍是重災區之一。因應社會福利署的要求,機電署同事迅速前往多個安老院舍實地考察,包括疫情最嚴重的護老院。另外,機電署積極支援普及社區檢測計劃,與多個政策局及部門緊密協調。在中山紀念公園體育館內的氣膜實驗室,該署調動人手在短時間內改裝體育館的電力裝置及抽風系統,並為場地提供24小時機電緊急維修服務,支援實驗室的無間斷運作。機電署亦派員在數天內審視全港約200個場地內的機電及通風設施,提供專業意見,從通風的角度,建議相關場所是否適宜作抽樣中心。

 

機電署同事在疫情期間,無間斷地為市民提供必要和緊急的公共服務,一直全力與其他部門和社會各界攜手,完成多項不簡單的工作。我除了為他們感到驕傲之外,亦深信在政府和市民同心協力下,香港一定可以打贏這場抗疫戰。

 

(以上是發展局局長黃偉綸920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短片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