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跳至主要內容。
字型大小
預設字體大小 較大的字體 最大的字體 訂閱RSS 進階搜尋 網頁指南 流動/無障礙瀏覽 English 繁體 简体

積極準備 迎接挑戰

2017年11月19日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

香港一直奉行自由貿易,為什麼仍要與不同地區簽訂貿易協定?這與提升香港競爭力又有甚麼關係?

 

本港的人流、物流以致資金均是自由進出,目前只有四類產品,即煙、酒、碳氫油類及甲醇等屬應課稅產品。不過,本港企業的貨品或服務輸出到其他地區時,卻須面對當地市場的進口關稅,令成本相對較高。故此,政府一直致力推動與其他市場落實貿易協定,希望降低相關的稅收和限制(例如准入門檻),以提升競爭力。

 

本港早前與東盟十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亦是本港第六份自由貿易協定。一般巿民或許對某些東盟國家比較陌生,但是在經貿層面,東盟是本港第二大貨物貿易夥伴,去年和香港的貨物貿易總值達8,300多億港元,單計去年本港出口到東盟的貨物,粗略估計在當地繳納的關稅便達到5.7億港元。

 

根據這次協定,東盟國家將分階段削減對本港貨物的關稅,當中涵蓋不同類型商品,包括珠寶、服裝及衣服配件、鐘錶和玩具等,可望提升本港出口商品的競爭力;加上東盟地區經濟展望持續向好,我相信本港貨物出口到東盟巿場將有可觀的增長。

 

除了貨物貿易,本港企業的服務輸出亦是重要一環。東盟國家固然希望因應自身的發展階段,調節其服務行業的開放。不過,個別東盟國家仍願意將尚未在世貿組織多邊協定下承諾開放的行業,向香港率先開放,並容許本港企業享有「國民待遇」。

 

例如馬來西亞將向香港開放城巿規劃和園林建築服務和海運(貨物)代理服務,泰國會開放仲裁和電郵服務,印尼則會開放餐館服務及與能源相關的分析服務等。又例如泰國、越南和菲律賓在多個行業,均容許香港的投資者參股超越五成甚至全資擁有。這些例子均顯示本港具備了「軟實力」,獲得其他市場的信任與認同。

 

除了積極協助本港企業降低出口成本,我們亦致力通過避免雙重課稅協定,以降低香港企業投資海外或內地、或海外企業利用香港作為平台轉投資到其他地方的稅務負擔。

 

目前本港已跟38個稅務管轄區簽訂避免雙重課稅的協定,其中12個是本港最主要的貿易夥伴,佔本港去年貿易總額逾七成。現時我們正與13個稅務管轄區進行磋商,短中期目標是將簽署協定的總數增加到約50份,特別是希望爭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展開談判。這將有助外國企業在港設點時,毋須顧慮雙重課稅問題,希望通過不同角度,提升在港營商的吸引力,以應對外圍市場帶來的挑戰。

 

這些提升香港競爭力的措施,有助香港把握「十三五」規劃、「一帶一路」倡議和大灣區城市群發展進程中,內地企業通過香港走出世界市場帶來的機遇;亦提升香港對世界其他地方公司的吸引力,有利它們使用香港優質的服務平台拓展區內市場。

 

(以上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11月19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亞洲金融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