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跳至主要內容。
字型大小
預設字體大小 較大的字體 最大的字體 訂閱RSS 進階搜尋 網頁指南 流動/無障礙瀏覽 English 繁體 简体

建設更美好香港

2017年09月18日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

各位朋友,剛才的短片中,Chris(「We嘩藍屋」籌委會主席羅健中)說我們要互相尊重,香港作為一個文明社會,是需要互相尊重的,不是靠大聲就可以,各位朋友。我們的社會是有底線的,我們有道德的底線,道德的底線包括當社會上有處於不幸的人,我們有惻隱之心;當社會上出現一些值得大家慶祝的事,我們也感同身受。今日是藍屋居民慶賀一個做了十年的項目的成功,我希望各位都尊重藍屋的居民。你可以不尊重我,但我覺得大家都應該尊重藍屋的居民。如果在座各位希望今日是個愉快的下午,請大家用你們的掌聲蓋過外面的聲音。

 

我作為行政長官,我的門是常開的,我每個星期二都有機會讓與我持不同意見,或不贊成政府政策的人士來到政府總部示威、抗議、遞信,所以這群居民是不需要在這個大喜日子「踩場」。如果你們有興趣,明天可以來到政府總部,繼續現在的活動。不過無論如何,我都沒有甚麼能力可以說服,也許黃洪(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比我有能力。

 

但我真的有幾句說話想與大家說,我盡量提高我的聲線。今日對我來說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日子,正如剛才短片說是踏入了一個十周年,我與藍屋這個項目的淵源真是持續了十年。我在2007年首次以發展局局長的身分,一個星期日去完灣仔的教堂後,一個人來到藍屋,聽聽居民對當時本來已經準備活化工作的看法。其實,我們從來都沒有考慮過拆藍屋建築群,是構思把它活化,但當時的活化建議交給了市區重建局和香港房屋協會,用一些可能居民並不完全認同的方法來做。此後,這個項目就伴隨着我,由發展局局長到政務司司長,以至今日成為特區的行政長官。

 

我先後很多次來過藍屋,正式的日子,我在2012年在這裏為「藍屋節」開幕;2013年,我來到這裏為藍屋動土。今日很高興以行政長官的身分,來見證藍屋這個項目正式開幕。當然,在官方活動中,我也來了很多次,因為我很喜愛這個項目,要來監督這個項目的進展,很多房我都看過,所以稍後大家諒解我,我不會再參加導賞團,因為我已經全部看過。

 

這個項目對於特區政府是很有啟發性的,有一些看似不可能的工作,只要有一定的決心,是可以成功的,用英文來說:We have to turn the inconceivable into possible。等於今日要我說服這一群「本土」的朋友,或者橫洲的居民,有一定難度,但特區政府會迎難而上,為香港最大的公眾利益而努力。

 

這個項目的成功要多謝很多人,首先,這個項目是由四個機構合作營運,包括在這裏扎根數十年的聖雅各福群會,所以今日很高興李國寶先生和已經退休的賴錦璋先生都在這裏。不過,我可以在這裏重申,儘管聖雅各福群會這麼有優勢,它也是要經過招標才取得這個項目,是非常公平、公開、公正。

 

第二個,就是香港文化遺產基金會。第三個,就是社區文化關注,代表人物有很多,有些與我是不打不相識的,包括司徒薇、黃英琦。第四個,當然是藍屋的居民,藍屋居民可否舉起手來?我最熟識的華姐今天不在,但這一群藍屋居民是名為藍屋居民權益小組,因為他們是本着與政府抗衡的,亦即是等於這一群朋友──他們是權益小組,所以容許我提議,不如在今日之後,改名成為藍屋居民參與小組,繼續參與這個藍屋項目。

 

但我必須要繼續多謝我自己的同事,在整個過程中,同事們少不免會走來見我,說這個項目很難,局長不如放棄罷!這個項目很煩,甚至是沒有公廁也要我們安排,問我是否是真的要這樣做?我也只有安撫同事們,這個項目是值得做的,反正我又不是準備要拆藍屋,以及這個項目亦與社區非常吻合,因為灣仔舊區是香港歷史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亦是見證着這一部分歷史的其中一個灣仔舊居民,所以我很想在這裏多謝發展局所有參與藍屋項目的同事,多謝大家。

 

當然還有兩個很重要的委員會,分別是古物諮詢委員會,今日在場的林筱魯主席;有保育歷史建築諮詢委員會,主席是劉智鵬博士,我很多謝他,也包括當年出任主席的陳智思先生。

 

但最重要的是今日投下信心一票、搬進藍屋居住的新住客,因為這些新單位若未能出租的話,這個項目的可持續性就會大打折扣,所以對每一位新搬進藍屋建築群居住的新住客,很多謝你們為這個藍屋項目投下信心的一票,多謝大家。

 

對我來說,今日正如我所說,是一個很重要的日子。一個相對小型的項目,經歷了十年,實在不簡單,過程中很多朋友都很堅持、永不放棄,這個正正是今日香港需要的精神。希望未來與大家一起,以這種永不放棄的香港精神,建設一個更美好的香港。多謝大家。

 

(以上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9月18日在「We嘩藍屋」--活化藍屋建築群開幕典禮致辭全文)



資料一線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