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跳至主要內容。
字型大小
預設字體大小 較大的字體 最大的字體 訂閱RSS 進階搜尋 網頁指南 流動/無障礙瀏覽 English 繁體 简体

羅致光網誌談老有所為

2017年09月17日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

上星期我跟大家分享最新的人口推算數字帶來的挑戰,目的是指出整體社會應該從多方面逐步為高齡化社會作出準備。否則,若簡單以現時的資助安老院舍的需求率推算,2037年至2047年的十年間,我們便要興建共458間資助安老院 (1)。以現時約每年建成兩至三間安老院的速度,上述興建安老院的數目看來近似Mission Impossible(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雖是如此,政府當然要不斷努力覓地建院,亦一直多管齊下增加資助安老宿位。

 

大部分長者都希望能夠居家安老。在《安老服務計劃方案》提出的主要策略方針中,我們便要透過加強發展社區照顧服務,以期達至「居家安老」和減少住院比率。我們更強調「預防勝於治療」的原則,並藉提升和推廣維持健康的措施,及早識別與介入等等,為長者帶來健康的晚年。

 

要有健康的晚年,少不了老有所為和積極樂頤年。

 

提倡積極樂頤年有助促進長者維持身心健康,有積極和豐盛人生。為達到此目標,需要營造長者友善的環境,及容易接觸的項目和服務,以滿足長者的身體、心理和社交需要。這包括加強健康推廣、更多持續學習或工作機會,以至推動更多提升家庭關係和跨代共融的項目。

 

事實上,今時今日大部分六七十歲的人士,我們簡直不應以「長者」稱之。我前幾天出席2017「老有所為活動計劃」頒獎典禮時,看見各位「哥哥姐姐」都充滿活力,很多都積極參與義工服務,繼續為社會發光發熱,絕不言老。說到這裏,便令我想起去年離開我們的黃霖叔。黃霖是前立法局議員,九巴車長出身,退休後一直熱心義務工作,後來加入「老有網」(長者安居協會特意為銀齡人士建立的網上社交平台),成為「叻叻老師」教比他還年輕的長者學電腦,後來他更參與微電影的製作,一直活躍至97歲,才靜靜離開我們。他的另一位老友記超伯,今年已101歲,仍是一位活躍博客,在他百歲之前仍有教年輕長者學電腦。他們正是老有所為,活到老學到學,積極人生,長者義工的典範。

 

(1 )以平均每間安老院有100名資助宿位計算。

 

(以上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9月17日在其網誌發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