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跳至主要內容。
字型大小
預設字體大小 較大的字體 最大的字體 訂閱RSS 進階搜尋 網頁指南 流動/無障礙瀏覽 English 繁體 简体

推動綠色建築 應對氣候變化

2017年06月11日
致閉幕辭

致閉幕辭:  馬紹祥在「可持續建築環境全球會議」閉幕典禮上致辭。

none

發展局局長馬紹祥

為了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嚴峻挑戰,香港一直以來都積極為國家和全球作出貢獻。籌備已久、熱切期待的「可持續建築環境全球會議」(World Sustainable Built Environment Conference)剛圓滿結束,這是一項堪比綠色建築界奧運會的國際盛事。今年香港很榮幸成為會議的舉辦城市,讓來自57個國家或地區、超過1,000名的政府代表、綠色建築業界的專家和學者聚首一堂,就可持續建築的最新發展及未來挑戰進行了深入討論和交流。

 

「可持續建築環境全球會議」系列始於2000年,今年是第七度舉行,經過業界一番努力,香港成功申辦今次會議。我們和業界朋友花了約三年時間作籌備,我很欣慰來自世界各地的參加者都十分滿意今次會議成果。適逢今年是香港回歸20周年,在社會各界同慶回歸的大日子,能夠與世界一起在可持續建築環境這個重大議題上,共同探討如何加強合作,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嚴峻考驗,可謂別具意義。

 

在這個會議上,除了香港的代表分享香港獨特的集約高效發展經驗外,亦吸引了不少世界各地權威分享他們在可持續建築環境上的真知灼見,其中包括「全球氣候能源市長盟約(Global Covenant of Mayors for Climate and Energy) 」副主席及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前秘書長菲格雷斯女士(Christiana Figueres)、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的Raymond Cole教授,以及中國住建部建築節能與科技司蘇蘊山司長。而最難得的是,今次可能是Raymond Cole教授退休前的告別演說,能夠在席聽到教授論述其「重塑環保主義」,我感到獲益良多。他認為應該把樓宇建築視為積極變革和增值、及充分發揮社會和生態系統潛力的催化劑,相信這有助創造一個蓬勃發展和豐富的世界,一改以往人們只認為樓宇建造是與環境保護背道而馳的觀念,他的演說令我不禁聯想到中國傳統智慧「天人合一」在可持續發展上的體驗和應用。

 

天人合一 和諧「共容」

 

社會上有少數人經常誤解發展必然會對環境造成破壞,其實兩者不一定存在衝突,重點是在過程中,我們如何平衡發展和環境兩者之間的需要,維持生態環境和物種的多樣性等,以達致可持續發展為最終目的。

 

中國是人類智慧和文明的搖籃,遠古已經有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持守「天人合一 和諧共容」的哲學,懂得生活及發展順應自然規律,以達致人類與環境和諧共容。舉例說,中國古代的建築着重方位座向,所以有「靠山面海、坐北朝南」的理念。另外,建築物料一般都是就地取材,崇尚與周邊環境的糅合,還有很多傳統的建築設計特色,例如天井和庭院,就是利用自然環境,以滿足屋內採光、集水及通風等需要。這套哲學強調人類與環境和諧相處,亦即「天人合一」,這也是發展局參與今次會議的展覽主題,彰顯中國傳統建築學的大智慧。

 

長遠願景 共同努力

 

會議首日亦適逢聯合國「世界環境日」,世界各國齊聲呼籲大家正視氣候變化問題,攜手合作應對溫度上升和極端天氣。氣候變化已迫在眉睫,加強國際合作是世界的大趨勢,任何國家都沒有條件獨善其身。菲格雷斯女士當年積極推動《巴黎協定》,她在會議期間的演說中提到,低碳減排是全球大趨勢,即使美國作為經濟大國,其經濟很大程度上,在地方政府和私人企業的推動下,都朝着低碳的方向發展,這個方向將不會受美國總統特朗普決定退出《巴黎協定》所影響,大家不但沒有因此而氣餒,反而令各國各界別更重視氣候變化,更加團結,更積極面對。她又認為亞洲是城市景觀變化的晴雨表,香港等亞洲城市對全球可持續發展項目有重要的影響。她指出縱使香港有部分樓宇已使用了很多綠色建築的設備,但仍需努力把綠色建築運動推廣至成為行業主流。

 

事實上,特區政府有決心把香港建設成為宜居、具競爭力及可持續發展的「亞洲國際都會」。我們在去年底推出的《香港2030+》長遠規劃藍圖,正以此為願景,而相關政策會着重低碳減排。在建築方面,我們一向以身作則,在政府樓宇項目引入綠色建築設計,採用節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設備;同時,又以經濟誘因、技術指引和立法等,鼓勵私營機構在樓宇項目上多採用綠色建築設計。我們兩年前訂立了於2025年前減少四成能源強度的目標,其後更響應《巴黎協定》,制定《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30+》,訂下目標在2030年把碳強度由2005年的水平降低65%至70%。

 

至於交通方面,現時香港每日約有九成乘客是乘搭公共交通工具, 在世界上屬高比例。由於鐵路運輸是減少碳排放最有效率的交通工具,我們正致力發展以公共交通為本及以鐵路為骨幹的運輸系統,同時開展更多項目,優化步行環境,鼓勵步行,並運用智慧及創新措施,在新市鎮和新發展區推廣「單車友善」環境,減少汽車排放。

 

菲格雷斯女士在出席會議的相關場合時,鼓勵香港發揮智慧城市領導者的潛能,使香港成為一個宜居的城市。她的想法和我們現正試行的智慧城市計劃同出一轍,我們希望透過科技輔助綠色規劃,包括利用城市規劃或賣地條款、區域供冷系統、智能水錶及電動車充電器設施等,發展為一個智慧、低碳及可持續及宜居的社區,並以九龍東作為試點,日後會擴展至其他新發展區,將香港建設為一個低碳的智慧城市。

 

青年參與 薪火相傳

 

以上種種皆旨在為我們的社會構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未來,而我們年輕人正是未來社會的主人翁,我們在會議期間組織了一群「青年大使」,向各國嘉賓及與會人士講解香港在長遠規劃和發展方面的最新情況,以及發展局在推廣綠色建築的工作。讓年輕人親身體驗和參與大型的國際盛事及社會事務,相信有助豐富他們的人生經驗,並可以培養他們對可持續發展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使命感,令整個運動得以承傳。誠如今次會議籌備委員會主席黃天祥先生所言,現在的世界是我們向下一代借來的,我們必須小心保護自然環境,將來才能夠把它完好的交回給下一代。

 

熱切期待 再闖高峰

 

在會議閉幕典禮上,我亦見證了瑞典城市哥德堡獲得下一屆2020年「可持續建築環境全球會議」的主辦權,我期待各國繼續努力合作推動綠色建築運動,並希望瑞典能夠接續我們對年輕人委以重任的做法,帶領下一屆會議再闖高峰。

 

短片分享:

「可持續建築環境全球會議」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歡迎酒會 

發展局展廊青年大使 @「可持續建築環境全球會議」

「可持續建築環境全球會議」閉幕典禮 

 

(以上是發展局局長馬紹祥6月11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