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跳至主要內容。
字型大小
預設字體大小 較大的字體 最大的字體 訂閱RSS 進階搜尋 網頁指南 流動/無障礙瀏覽 English 繁體 简体

樂見金融改革雙引擎振翅高飛

2015年04月19日

none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

上星期四在上海出席了滬港金融合作第五次工作會議,清明節後上海的天氣開始暖和,正是春意盎然的季節,會議亦進行得非常順利,大家就滬港通及自貿區等議題進行了討論,巧合地港股通出現了自開通以來首次每日額度用盡的情況,實在為會議平添了幾分熱鬧的氣氛。

 

而在第二天的滬港經貿合作會議上,雙方又簽署了三份合作協議,內容包括加強兩地商務及金融合作、公務員實習交流活動等,成果豐碩。

 

回想2010年初滬港金融合作工作會議首次舉行時,人民幣國際化剛剛啟步,香港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的規模只有630億。為擦亮香港作為國家的國際金融中心及離岸人民幣中心這個品牌,特區政府在那年開始不斷進行海外推廣,到了去年底我們的資金池已經超過11,500億,五年間的增幅不可說是不驚人。

 

當時我們意識到人民幣國際化是國家金融開放的第一步,在國策帶動下上海將會越來越開放及國際化,而且變革不會只局限於開放人民幣資本市場,亦包括監管方面的改革,香港則會在離岸市場繼續扮演試驗田的角色。隨着上海的在岸市場變得越來越開放,資金流及產品創新「走出去」的情況下,兩地的互動必定會愈趨密切及多元化。

 

有別於很多人的看法,我們知道香港要做好離岸人民幣中心,不能沒有上海方面持續開放的配合。事實上當時亦有意見認為,離岸市場的人民幣應留在境外使用,不一定要回流到在岸市場,然而我們認為這樣會令人民幣國際化的成效不彰,因為只有在離岸和在岸市場形成一個循環系統、在互補互助的運作下,人民幣市場才能充份發展。

 

有見及此,我們在2010年與上海舉行了首次滬港金融合作工作會議,為兩地有關人民幣國際化的合作及討論構建了一個平台。兩地首次合作便是我們和上海市金融服務辦公室主任方星海一行人一同到東南亞,為人民幣國際化進行路演,具體地展示兩地合作的態度,成為傳媒的焦點。

 

一直以來社會上不乏評論將滬港兩地比作競爭對手,但我們覺得有必要糾正這種看法。因此在合作進行路演以外,我們多次到上海參加當地的金融論壇,講解香港在人民幣國際化中的角色,以及我們資本市場發展的方向,我們亦不時邀請上海官員來港參加亞洲金融論壇,進行交流。

 

我在2010年首次參加了上海陸家嘴金融論壇,講解與上海合作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理念。為了形象化地描述香港和上海的合作關係,當時我們將兩地比作飛機上的兩個引擎,可以一起發動,為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作出貢獻。五年後回想,雖然當時難以想像自貿區的成立,更不可能預測滬港通的出現,然而這個比喻卻來得非常貼切。

 

時至今日,自貿區及滬港通已經成了滬港合作的重要載體,使滬港合作有了充實的內容。同時我們亦應了解,在中國市場不斷開放及發展的情況下,上海這個引擎自必然會變得越來越大,故此我們必須反覆思考如何把握內地開放的機遇,在現有優勢下尋找新亮點,並在國際市場上保持競爭力,讓香港這個引擎繼續發展,充份發揮我們的能量,令到國家金融改革的航機能夠平穩地振翅高飛。

 

(以上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4月19日在其網誌發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