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跳至主要內容。
字型大小
預設字體大小 較大的字體 最大的字體 訂閱RSS 進階搜尋 網頁指南 流動/無障礙瀏覽 English 繁體 简体

運用優勢助國家改革

2014年12月15日

none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

姜(在忠)先生、韓(青)女士、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大家好。

 

非常榮幸出席今天由中央電視台和《大公報》聯合主辦的財經論壇。

 

去年的11月15日,中央政府公布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當中明確提到,要完善國家的金融體系,推進金融政策的改革。這個《決定》公布一年後的今天,我們在這裡聚首一堂,深入討論「中國金融改革的機遇與挑戰」,有重大的意義。

 

我會藉今天的機會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一些看法,我會在國家金融改革方面,探討香港在過去、在現在的定位,還有香港在改革過程中作出的貢獻,和香港跟國家進一步深化金融合作的發展方向。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國家金融體系高速發展,香港和內地一直在金融方面緊密合作,也一直各自擔任重要的角色。內地經濟在這段期間迅速增長,百業興起,資金需求日益增加,催生融資的需求。香港是內地的「窗口」,擁有健全的法制體系,和有深度有廣度的金融市場,是引導外資進入內地的主要橋樑。

 

過去30多年期間,大量外資企業,先後在香港設立地區總部和辦事處,通過香港投資開拓內地的市場。香港是內地最大的外來直接投資者。截至今年9月底,內地累計實際使用港資金額七千多億美元,是2000年的4.3倍,佔內地累計境外投資總額的一半。港資幾乎是內地每一個省份最大的外資來源,而且近年投資更見多元化。

 

內地也有不少機構來到香港成立辦事處,並且在香港上市進行集資。內地企業不單獲得新資金投放於未來發展,更加可以透過香港的金融市場,跟國際規範接軌,提升企業管治的水平,為打進全球市場作好準備。截至10月底,有859家內地企業在香港上市,累計集資四萬多億港元,差不多是2000年的七倍。

 

當中,四大國有銀行在2005年至2010年期間在香港上市,有助中國的銀行體系充實資本。這個現象反映國內銀行逐漸建立完善的管治架構和機制,同時不斷強化風險管理,和增加財務的透明度,為深化金融改革奠定基礎。國內金融改革取得突破性的進展,也有助香港繼續發展資產管理的業務,進一步鞏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相對於內地其他城市而言,香港在金融服務方面擁有獨特的優勢,包括自由貿易、開放和靈活的市場、自由流通的資金和資訊,和自由兌換的貨幣等。更加重要的,我們擁有法治獨立、擁有獨立的司法制度、便利營商的環境,具備國際水平的人才和專業服務,是香港在金融、在商業服務方面的優勢,協助內地的企業和資金「走出去」。

 

自2003年CEPA簽訂以來,香港和內地在過去十年簽署了一系列的補充協議,使香港和內地在金融方面的合作得到加強。在「一國兩制」和CEPA框架之下,兩地的金融體系都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和深化。兩地的金融服務貿易在質量和在競爭力方面,同時得到提升,是雙贏「互助互補」的關係。

 

在2003年到2012年十年之間,香港對內地的金融服務輸出每年平均增加24%。現在,香港有24間跟內地有關的認可機構和四間本地代表辦事處,還有多達13間香港銀行,在內地450多個地點開展業務。

 

經過30年的改革發展,內地的金融系統已經漸趨成熟,愈見規模,下一步應該是放寬市場准入,加強金融監管,進一步市場化、進一步多元化,走向國際。

 

國家銳意深化金融改革,目的是透過健康而強大的金融體系作為後盾,繼續支持城鎮化、產業提升和大力發展服務業,推動創新,讓經濟增長可以走上更平衡、更加可持續的道路。

 

隨着內地繼續推進全面的經濟改革,各方面對金融服務的需求愈趨增加。作為內地緊密的經貿夥伴,加上中央政府給予的政策支持,香港將會繼續把握國家發展進程中的機遇。香港在滿足國家需要的同時,也擴大自己金融業的規模,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和商業樞紐的地位。

 

在這個大環境之下,中央政府在兩年前公布的「十二五規劃」,把港澳發展獨立編成專章,重點明確提出支持香港發展成為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和國際資產管理中心,顯示出國家對香港的高度信任,和香港在未來國家金融發展戰略中的定位。

 

人民幣走出去,正正是內地金融走向世界的重要一個環節。香港擔當關鍵的角色,為人民幣走出去作「試驗田」。以「先行先試」的方式,讓國家金融在風險可控的環境下進一步對外開放,推進金融政策的改革。香港成熟穩定的金融市場和監管機制,和「一國兩制」的框架,可以作為國家金融體系的「防火牆」,在國家逐步開放資本帳的同時,減低系統性的風險。

 

在發展離岸人民幣的業務上,香港有「先行者」的優勢。香港現在擁有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和多元化的人民幣產品和服務。

 

截至今年9月底,共有149間香港認可機構開展了人民幣業務,人民幣存款和存款證的總額超過一萬一千億元,佔香港認可機構非港幣存款總額的四分之一。同時,在今年9月底,人民幣貸款餘額已經增至1,700億港元。

 

離岸人民幣債券也發展迅速,截至今年10月底共有462筆人民幣債券在香港發行,總額達到六千億元人民幣。

 

今年4月,李克強總理宣布滬港通的合作框架。上海香港兩地股票市場進行互聯互通的試點計劃,進一步提升內地和香港的金融合作,增強兩地股票市場的競爭力和綜合實力。

 

經過兩地監管機構積極進行大量的籌備工作,和同事們的努力,滬港通在上個月中正式開通,令香港交易所為希望投資上海股票的國際投資者提供獨有的平台。

 

與此同時,香港居民兌換人民幣的每天兌換上限限制也同步取消。香港居民參與滬港通和各種人民幣的金融交易,變得更加方便;這不但增加香港人民幣資金的投資管道,也可以帶動相關貨幣兌換業務量的增長。

 

滬港通的成功推行有賴中央政府各相關的部委一直給予我們大力的支持。這幾個星期以來,滬港通買賣交易正常,運作暢順。隨着兩地經貿合作進一步緊密,我預期透過滬港通所進行的交投將會穩步增加。

 

這兩個重要的措施,能夠在今年得到落實,是內地資本市場開放的重要里程碑,有助內地和國際股票市場接軌。在國家金融改革的大前提之下,這些新措施可以促進香港和內地市場的戰略性融合,增加人民幣資金於在岸和離岸市場之間的雙向循環,不但有助內地資本項目逐步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也進一步鞏固和提升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的地位。

 

離岸人民幣政策的成功,顯示香港作為國家金融改革試驗場的成效。展望將來,中國和香港的金融合作一定會更加多元化。

 

在短期內,香港會繼續跟內地有關當局商討,進一步加大(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的額度,這項措施對於配合離岸人民幣業務的發展,和推動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香港的證監會現正在跟內地探討建立內地和香港的基金互認安排。當這個安排落實的時候,我們將可以為國內龐大的儲蓄提供新的投資渠道,幫助國內投資者分散他們的風險和提升他們的回報。

 

各位朋友,中國的金融改革和香港的金融發展,密不可分。國家的金融改革,繼續全速前進,其他各種各樣針對性的改革措施,相信也會陸續出台,香港扮演的角色應該怎樣演變是值得我們進一步去深思、討論的問題。

 

不論如何,金融體系的完善化,各種制度的市場化,監管的規範化,都顯示出內地的金融體系會逐漸跟香港,以至世界的金融體系接軌、融合。在這個充滿挑戰的過程之中,香港一定會繼續做好本份,善用獨特的優勢,發揮我們的所長,協助國家加速和完善改革,取得悅目的成績。

 

相信在座各位都會同意,現在中國金融改革已經提升到新的台階,往後的發展,我相信也會如同過去一樣,為香港繼續帶來不少的機遇。

 

我們感謝中央政府對香港一直以來的大力支持。香港現在享有的經濟繁榮穩定,得來不易,是經過幾十年來的努力,慢慢積累才逹到今天的水平。現在外圍經濟形勢不明朗,大家應該盡量求同存異,認清目標,共同努力,為國家的經濟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謝謝各位。

 

(以上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12月15日上午出席「2014央視財經論壇.香港」的致辭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