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跳至主要內容。
字型大小
預設字體大小 較大的字體 最大的字體 訂閱RSS 進階搜尋 網頁指南 流動/無障礙瀏覽 English 繁體 简体

海上絲路 點‧線‧面

2016年11月20日

珍貴文物

珍貴文物:  明代漳州窯青花瓷器是外銷代表作,明清時期在日本和東南亞國家如印尼等大受歡迎。

香港出土

香港出土:  在大嶼山竹篙灣遺址出土的青花碗產自明代景德鎮民窯,出土時是碎片,現已修復。

輸入珍寶

輸入珍寶:  不少西方奇珍異寶通過海上絲路來到中國。圖為廣西合浦縣漢墓出土、來自古羅馬帝國的瑪瑙飾物。

歷史意義

歷史意義:  歷史博物館館長張銳森希望藉展覽讓市民了解中國歷代海上交通、貿易和文化交流的蓬勃發展。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對外貿易的重要通道,除貿易往來,也推動藝術、宗教和技術交流。香港歷史博物館正舉行「跨越海洋——中國海上絲綢之路.點.線.面」展覽,展出海上絲路八個主要城市的珍貴文物,借此反映海上絲路對世界文明發展的影響與貢獻;同場還展出香港相關文物,介紹香港擔當的角色。

 

海上絲綢之路分東海、南海兩航線;東海航線通往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南海航線經東南亞遠達印度洋地區。

 

沿途八個港口市--蓬萊、揚州、寧波、福州、泉州、漳州、廣州和北海,在促進海上交通和貿易發展方面擔當要角,貢獻良多。

 

中國的絲綢、陶瓷、茶葉等均由這些城市遠銷至阿拉伯世界和亞洲、非洲其他地區,同時從海外傳入異域的香料、毛織品、象牙等物產。

 

展品包括上述八個城市的文博單位借出的170組珍貴文物,另加30組香港文物,各具特色,其中大部分為陶瓷,因瓷器較茶葉和絲綢易於保存。

 

漳州瓷器  外銷代表

 

歷史博物館館長張銳森說,明代漳州窯青花瓷器保存完好,是最為珍貴的展品。

 

福建漳州窯出產的青花瓷製品當時在日本、東南亞國家如印尼等大受歡迎,堪稱外銷代表作。

 

漳州窯瓷器紋飾豐富多姿、種類繁多,常見的植物圖案有牡丹、菊花、梅花、蘭花等;動物圖案有龍鳳、麒麟、喜鵲等;文字則有福、祿、壽等吉祥紋樣。

 

其中,顏色鮮艷的青花五彩開光大盤尤為暢銷,優質製品往往被視為身份和財富的象徵,也常用於婚禮喜慶場合。

 

香港角色 中轉補給

 

展覽特別加入香港展品,突顯香港在海上絲綢之路所發揮的角色。

 

香港位處珠江三角洲邊陲,是通往廣州的門戶。宋明時期經濟重心南移,廣州漸漸成為全國的主要港口之一。

 

外國船隻遠渡重洋來到中國,首先在香港補給,再進入廣州,國內商船出口貨品到外地時也同樣先途經香港。

 

其中一組展品是在大嶼山竹篙灣遺址出土的青花碗,屬明代景德鎮民窯產品,出土時只有碎片,現已修復。

 

張銳森相信當年船隻駛經香港,通常把一些破爛的瓷器碎件棄掉海中,以騰出空間放置其他貨物,故竹篙灣遺址沒發現完整的青花瓷器,這也證明香港是海上絲綢之路商船途經站。

 

西方珍寶  輸入中國

 

西方奇珍異寶如玻璃器、瑪瑙、琥珀等,也通過海上航線,從東南亞、印度洋地區,甚至地中海一帶輾轉而至,經廣西北海市合浦縣輸往中國各地。

 

張銳森說:「從漢墓出土文物可得知當時中國輸入了甚麼物品。例如,廣西合浦縣漢墓發現來自古羅馬帝國的瑪瑙飾物;北海漢墓也有一些出土玻璃器,成分與中原和外國製造的均不相同,證明工匠吸納了外來技術,創造富有地區特色的製品。」

 

展覽設有多項趣味互動節目,如競猜古代地名、為商船挑選航線等,加深參觀者對海上絲綢之路的認識。

 

國家提出「一帶一路」理念,並申請把中國海上絲綢之路列為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是次展覽可讓市民回顧這項文化遺產的歷史演變和意義。

 

展覽舉行至12月27日,歡迎市民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