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跳至主要內容。
字型大小
預設字體大小 較大的字體 最大的字體 訂閱RSS 進階搜尋 網頁指南 流動/無障礙瀏覽 English 繁體 简体
刻畫人間

刻畫人間:  香港藝術館舉辦「刻畫人間---朱銘雕塑大展」,展出台灣雕塑家朱銘《人間系列》120組珍貴作品。

浮世之間

浮世之間:  這組彩繪木雕作品捕捉12個女孩談天說地的一瞬。藝術館館長莫家詠說,朱銘沒有為作品命名,女孩在談甚麼,觀者可自行猜想。

善用素材

善用素材:  《游泳》以不鏽鋼為材料,塑造女性剛離水時閃閃發亮的肌膚,其他材料難達這種效果。

海綿翻銅

海綿翻銅:  朱銘創作《芭蕾》時先用大麻繩綑綁海綿,塑造人體形狀後再鑄銅,保留了麻繩的粗糙和海綿的柔軟,彷彿把製作過程凝固。

囚與被囚

囚與被囚:  《囚》以三個牢籠組成,象徵「自囚」、「被囚」和「囚人」三種人生哲學。

自我局限

自我局限:  黑色的方體內有白色的頭像,頭內有另一白色的方塊體。朱銘思考人類如何陷入自設的框架與牢籠---人類創造立方體,卻被立方體所限。

藝術在人間

2014年04月27日

「人間」兩個字很簡單,但包羅萬象,題材取之不盡。過去30多年來,台灣雕塑大師朱銘透過《人間系列》,呈現對人間的探索、人生的體會,發人深省。這次移師香港的「刻畫人間---朱銘雕塑大展」,全面展現朱銘創作的心路歷程。藝術,不必上下求索,就在人間咫尺。

 

香港藝術館首次舉辦大型朱銘作品展,120組作品大致分為三部分:「有情人間」、「浮世人間」和「自在人間」。



「有情人間」關注人與人的關係和情感。朱銘從個人出發,刻劃親情、愛情。其中,《玩沙的女孩》表現新婚妻子在海灘玩沙之樂,《第三代》描劃兒孫嬉戲,溫情洋溢。

 

第二部分「浮世人間」,朱銘冷眼旁觀,作品捕捉浮世的一瞬。這個主題的作品包括幾千件大小人物雕刻,有單件、組件,也有大型群像,並無特別命名,讓觀眾自行想像。

 

其中一組彩繪木雕有12個少女,當中11個的外衣塗上粉紅,剩下一個保留木材原色,構成對比。藝術館館長莫家詠說:「12位少女好像在聊天,唧唧喳喳,但她們談些甚麼,你卻不知道。為甚麼有一個沒有着色?這就留下想像空間,也是一種互動。」

 

另一組作品由70多件小型木雕人物組成,每人穿上藍色制服,整齊排列,腳對腳形成一個個立方體。「每個人看起來很相似,集合起來卻變得有力量。作品要表達的是塵世間忙碌擁擠的生活。」

 

掌握素材「脾氣」

朱銘的木雕藝術最為人熟悉。他勇於運用不同材料,眼光獨到。莫家詠說:「朱銘常說,材料其實也有脾氣,能否掌握它的脾氣就很有決定性。例如《游泳》系列,朱銘以不鏽鋼塑造女性剛離水時閃閃發亮的肌膚,別的材料就達不到這種效果。」

 

在另一作品,朱銘以「海綿翻銅」塑造芭蕾舞者。他先用麻繩綑綁海綿,塑造人體形狀後再鑄銅,效果就很特別。「他保留了麻繩的粗糙和海線的柔軟。你彷彿看到藝術家如何綑綁海綿,看到當時的力度和考量。整件藝術品好像把製作過程凝固在那一刻。」

 

探索人生哲學

第三部分的《自在人間》只有《囚》與《立方體》兩組作品,卻最引人注目。朱銘捨棄單純對美感的追求,探索更深層的人生哲學。

 

在《立方體》中,黑色的方體內有白色的頭像,頭內又有一個白色的方塊體,象徵人們自我局限。「人類文明過度發展,造成很多框架。我們能否突破,在於怎樣選擇。」

 

《囚》以三個牢籠組成,象徵「自囚」、「被囚」和「囚人」三種人生哲學。

 

第一個白色牢籠,關着一對對新婚夫婦,門鎖與鑰匙都放在籠內。莫家詠介紹說:「被囚禁的人,是隨時可以出來的。婚姻是否一種無形的枷鎖?隨時可以走,但又心甘情願被鎖起來。」

 

至於第二個牢籠,外框一邊黑色,一邊白色,兩側各站一人,黑白相對。「牢籠中間沒有東西分隔,他們可以隨時掉換位置。到底是誰把你鎖起來?是別人,還是你自己?這是個有趣的問題。」

 

第三個黑色大牢關著五個犯人,門鎖與鑰匙都放在外面,說明囚犯被人所困。

 

三個牢籠,互相呼應交錯。作品旁有朱銘的題詞:地獄在人間,人間有天堂。問君何處去,但憑一念間。

 

「刻畫人間」展覽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和朱銘美術館合辦,為朱銘在港舉行的最大規模展覽,展期至6月15日。



你的博物館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