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here to Skip to the main content

香港政府新聞網 ENG | | | | |

藝術教室 敢探人生

2017年06月18日

Video Image0
世上沒有一模一樣的樹葉,也沒完全相同的人。視覺文化博物館M+的流動創作教室「M+敢探號」今年以「天下無雙」為主題,駛進校園鼓勵學生觀己觀人,欣賞各人獨特之處。
 
本地繪本作家李香蘭把特製拖車「M+敢探號」設計為城市綠洲,車身繪上白花、綠葉、螞蟻,車內鋪上木板,放置多種植物,充滿大自然氣息。學生置身其中,寫意自在,更容易放鬆心情,在創作過程中了解別人,探索自我。
 
反叛學生當教師 
 
李香蘭原名梁曉文,中學時代是老師眼中的反叛學生,老是坐不住,總想走出教室,逃離沉悶的學習。升讀大專後,李香蘭逐漸認識自己,更對繪畫生出熱情,2009年出版圖文繪本《上‧下禾輋》, 記下在禾輋村生活的往事,現在更當上繪畫老師。
 
少女李香蘭不甘呆坐課室,被動地接受知識。當上老師的李香蘭以自由的方式教育下一代,着重引導學生認識自我,發揮創意。她今年應邀擔任「M+敢探號」合作藝術家,帶領學生到戶外創作,從而啟發他們別只以學業成績評價自己,要學會欣賞每一個人。
 
跳出框框同創作
 
「M+敢探號」今年2月至6月穿梭40多間中學,這天來到保良局羅傑承(1983)中學。
 
有別於傳統課室,「M+敢探號」內部仿似咖啡室,有茶几、豆袋梳化和造型有趣的貓狗雕塑,瀰漫香薰的氣味,讓學生在輕鬆的環境下談天說地。
 
為了引導學生分享,李香蘭特別設計「天下無雙棋」。棋盤分蛇、貓、狗、糞便、草五格,擲中哪一格,學生便就相關主題說出自己的故事,在笑鬧之中加深彼此認識,然後再為身邊同學繪畫肖像畫。
 
李香蘭認為這種方式可鼓勵學生用心聆聽,關心別人,擺脫自我中心。
 
 「畫畫是宣洩負面情緒的好方法,就像排毒。畫人像的過程很開心,同學插科打諢,笑成一團,漸漸明白幽默感的重要性。」
 
 畫畫紓壓覓自我
 
「青少年成長面對不少壓力,有些人經常批評自己,陷入痛苦,甚至導致精神問題。我覺得很可惜,這種情況應及早正視,最重要是讓青少年接納自己,肯定自我。」
 
學生何瑋峰認同在沒有壓力下作畫,更易發掘自我。
 
「這項活動不是要比誰的畫較美,誰的較醜,而是要找出你的個人特質或缺點,表達獨一無二的個性。」
 
學生陳彥儀相信棋盤遊戲是加強同學溝通的橋樑。
 
「我覺得自己是個頗為孤獨的人,說的話得不到共鳴,但棋盤遊戲和藝術可以拉近兩個不相熟的人,趁機發掘對方未知的一面;那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拖車蛻變敢探號
 
「M+敢探號」是視覺文化博物館M+ 2016年展開的首項大型校園計劃,名字參照登陸星球的探測車,寓意帶領學生探索未經開發的創意領域。
 
計劃每年邀約不同範疇的創作人參加,包括藝術家、建築師、設計師、攝影師、電影導演等,以長八米的拖車作流動創作教室,穿梭中學校園,周末也會到訪不同社區,與學生共同創作,通過互動和對話,探索無限可能。
 
「M+敢探號」將於6月30日到訪香港文化中心,巿民可登車體驗當代視覺文化創作。學校可於今年9月報名參加新一年的計劃,迎接這部人生探測車。

創作樂土

創作樂土:  本地繪本作家李香蘭把「M+敢探號」設計為城市綠洲,車內放置多種植物,還有茶几和豆袋梳化,讓學生在輕鬆自如的狀態下創作。

創作樂土

欣賞自我:  李香蘭授課時着重引導學生認識自我,明白每個個體都是獨一無二。

創作樂土

用心聆聽:  李香蘭要求學生為身邊同學的繪畫肖像,藉此引導他們用心聆聽,關心別人,擺脫自我中心。

創作樂土

流動教室:  「M+敢探號」今年2月至6月穿梭40多間中學,帶領學生探索未經開發的創意領域。

創作樂土

直抒胸臆:  李香蘭認為青少年成長面對不少壓力,畫畫是宣洩負面情緒的好方法。

創作樂土

獨一無二:  學生何瑋峰(左一)認為在沒有壓力下作畫,更易發掘自我。陳彥儀(左二)則相信棋盤遊戲可加強同學之間的溝通。


回到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