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跳至主要內容。
字型大小
預設字體大小 較大的字體 最大的字體 訂閱RSS 進階搜尋 網頁指南 流動/無障礙瀏覽 English 繁體 简体

匠心建築 以人為本

2015年04月05日

綠意盎然

綠意盎然:  重建後的和合石火葬場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環境優美。

巧花心思

巧花心思:  為顧及家屬感受,舉行送別儀式的禮堂刻意分開出入口,以示不走回頭路。

尊重傳統

尊重傳統:  靈柩放在升降台上緩緩下降,移送到火化爐,取其入土為安之意,符合中國人的思想。

撫慰心靈

撫慰心靈:  火化爐的天台是一片大草地,象徵生命不斷繁衍,冀出席喪禮人士節哀。

屢獲殊榮

屢獲殊榮:  和合石火葬場榮獲多項建築獎項,負責設計的建築署高級建築師鍾鳴昌居功至偉。

家具靈感

家具靈感:  天水圍康樂大樓的外形取材自中國傳統家具百寶架,建築署高級建築師溫灼均希望藉此做到内外空間合而爲一。

貫徹內外

貫徹內外:  天水圍康樂大樓設計著重天然採光,並盡量把戶外景色帶入建築物内。

政府大部分公共設施由建築署負責策劃、建造和保養。其中重建的和合石火葬場和新建成的屏山天水圍文化康樂大樓,設計獨具心思,實用和美觀兼備,榮獲多項國際建築獎項。

 

和合石火葬場兩年前完成重建,翠綠環抱,外形極具藝術風格,跟以往予人的觀感截然不同。

 

負責構思設計的建築署高級建築師鍾鳴昌有感過去的火葬場只講求實際功能,似乎忽略了拜祭人士的感受,故特別花多些心思在細節上,希望每個環節也能照顧到家屬的心情,帶來一些安慰。

 

綠化環境 撫慰心靈

 

整個建築物由一條單程行車道環繞,靈車甫進入火葬場範圍,便看到一個倒影池,池水清澈,像為送別親友的家屬洗滌心靈。

 

禮堂佈置也有別於傳統。一塊偌大的落地玻璃取代了傳統的布幕,作為靈堂的背景,室外特別種植了一排竹林,緩和喪禮的哀愁氣氛。最後告別的環節也別具心思,靈柩安放在一個升降台上,家屬啟動按鈕,靈柩便會緩緩下降,直接送到火化爐。

 

「這樣做是希望仿效傳統的土葬儀式,靈柩徐徐下降就像入土為安,符合中國人的思想。」鍾鳴昌又刻意分開禮堂的出入口,取其:「不走回頭路」的意思。

 

禮堂出口連接一片大草地,是火化爐的天台,當中有個蓮葉形狀的「生命之泉」,不斷吐出小氣泡,象徵生生不息,寄語家屬盡快忘記悲傷,重新出發。

 

和合石火葬場奪得多項殊榮,包括香港建築師學會2013年境內社區建築優異獎、香港園境師學會設計獎2014優異獎,和國際性的優良設計獎2014—最佳100獎。

 

鍾鳴昌很高興設計得到公眾認同。「市民使用設施後反應很好,說幾句讚美的話,那目標便已達到。」

 

百寶架外形獲一致好評

 

除了和合石火葬場,屏山天水圍文化康樂大樓也好評如潮,分別獲得國際建築獎2014和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獎2014優異獎。

 

文化康樂大樓2013年啟用,分高低兩座,設有圖書館、體育館和游泳池等設施。大樓外形獨特,有如放置了一個中國傳統的家具百寶架。

 

康樂大樓用了大量木材、石磚和鐵織網等材料,表現原始簡約的味道。

 

建築署高級建築師溫灼均指出,使用體育館的市民大部分時間留在室內,百寶架的設計透光,可以把戶外空間帶進來,加上以木材為主的物料、樹木和植物,令市民仿如置身大自然。

 

大樓內的圖書館更設有戶外空間,讀者可帶同書本到戶外庭園,在自然悠閒的環境中閱讀。

 

溫灼均認為,得到專業認同固然高興,更重要的是市民能夠享用設施,這就是最大的滿足感。

 



基本法頒布二十五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