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跳至主要內容。
字型大小
預設字體大小 較大的字體 最大的字體 訂閱RSS 進階搜尋 網頁指南 流動/無障礙瀏覽 English 繁體 简体

文博義工鼎盛登場

2017年09月24日

還原珍品

還原珍品:  退休人士李才良(右)兩年多前加入康文署轄下博物館義工團隊,每星期到歷史博物館協助修復文物。

獲益良多

獲益良多:  李才良參與修復紙本文物的工作,除涉獵歷史,也學到修復物料、所需成分、溫度、光度等化學知識。

發揮所長

發揮所長:  退休公務員郭仲傑表示,自己喜歡與人溝通,擔任義工後協助博物館接待訪客,很有滿足感。

深入社群

深入社群:  康文署市場及業務拓展總監毛詠仙指,文博義工有如博物館與社群之間的橋樑,協助館方掌握民意,也讓大眾更了解博物館。

數月前,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推出「文博義工計劃」,讓熱愛博物館文化的市民發揮所長,參與接待訪客、舉辦工作坊、檢查展品等工作。計劃為博物館覓得不少好幫手,並有助推動公眾參與文博項目,提升參觀體驗。公眾反應熱烈,逾600新人加入,連同博物館原有義工,整個團隊達880人,陣容鼎盛。

 

退休公務員郭仲傑一直對博物館具濃厚興趣,今年3月得知康文署招募「文博義工」,隨即報名參加。

 

「全港19間博物館我都去過,在外國也愛到博物館,觀賞展品過程中可學到很多知識。」

 

郭仲傑通過面試,並完成訓練,初期主要協助派發宣傳單張,並協助管理場館人流。

 

對他來說,協助文博單位提供服務,學以致用,本身就是一種成就。「博物館訪客很多,我喜歡與人溝通,助人很有滿足感。」

 

郭仲傑年輕時曾修讀電視製作,期望在義工崗位派上用場,例如在電影資料館協助資料蒐集,甚至協助拍攝。

 

投身義工 獲益良多

 

康文署轄下博物館向有義工傳統,至今已十多年。退休人士李才良兩年多前加入義工隊,每星期到歷史博物館協助修復文物。新來乍到,他參與復修「二十四史」史冊破損書頁,感覺尤其強烈。

 

「中學時期,我已很喜歡歷史。現在略盡綿力,保留一些文獻,覺得很有意思。」

 

當上義工,李才良除涉獵歷史,也學到化學知識,自言趣味豐富。「中學以後,我便再沒有接觸化學。在修復紙本文物的過程中,我學到如何使用物料,並了解成分組合,以至溫度、光度等方面的影響,越來越感興趣。」

 

對他來說,當義工也有助結識新朋友,擴闊社交圈子,大夥兒一起工作,樂也融融。

 

跨館調動 深入社群

 

康文署市場及業務拓展總監毛詠仙表示,以往不同博物館舉辦活動均招募義工,難免較為零散,「文博義工計劃」正好加以整合。新團隊具備規模,各博物館、辦事處、藝術空間均可借調義工,靈活運用,更能貼近社群需要。

 

「義工來自社群,明白觀眾需要,能就此向館方、館長反映,可謂博物館與社群之間的橋樑。」

 

「他們也明白博物館的限制,能以宣傳大使身分向朋友解釋,有助加強博物館與社群的聯繫。」

 

署方結果招募逾600人加入文博義工行列,連同原有義工達880人,支援接待訪客、管理藏品、舉辦教育活動和香港博物館節等工作。

 

文博義工接受不同範疇訓練,包括溝通技巧、顧客服務、文物修復訓練,以及藝術、歷史、科學等方面的基本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