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跳至主要內容。
字型大小
預設字體大小 較大的字體 最大的字體 訂閱RSS 進階搜尋 網頁指南 流動/無障礙瀏覽 English 繁體 简体

邂逅藝術

2015年09月06日

新舊交匯

新舊交匯:  楊悅欣為大角咀市政大廈創作的作品「立立雜雜大角咀」,讓市民重温區內變遷。

聲音景觀

聲音景觀:  李天倫創作的「屯門生活–聲音景觀」,把錄下來的聲音轉化成立體雕塑,展現屯門的面貌,别具特色。

「這裏有船」

「這裏有船」:  鄧國騫的作品以航海為題,訴說赤柱與海的故事,希望喚起市民對生活和夢想的追求。

善用空間

善用空間:  洞穴創意工作室為東涌市政大樓設計的作品「有空」,旨在提醒市民善用公共空間。

欣賞藝術不一定要到藝術館,政府大樓也可化身為藝術空間,市民遊走當中,不時遇到驚喜。

 

由民政事務局主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藝術推廣辦事處籌劃的「悠遊藝術大樓」公共藝術計劃,邀請本地藝術家為赤柱市政大廈、屯門龍逸社區會堂、東涌市政大樓和大角咀市政大廈裝飾公共空間,創作富有社區特色的藝術品,希望能縮短大眾與藝術的距離,並為藝術家提供展覽平台。

 

新舊交替 無限回憶
市民到大角咀市政大廈,除了打球、游泳、到公共圖書館借閱圖書,還可以選擇在楊悅欣設計的「小紅凳」坐下,欣賞展品,重温區內的變遷。

 

楊悅欣設計的作品「立立雜雜大角咀」是一根六角柱,六道牆上掛滿舊物件,如二手鑰匙、鋅鐵信箱、鮮奶箱、擺放蔬菜的膠箱、舊掃帚等,還有冰室、上海理髮店、鋼鐵鋪、彩色唐樓的照片和手繪插畫,大角咀的舊貌一一呈現眼前。

 

楊悅欣說,她的作品看上去像雜亂無章,這正是大角咀予她的最初印象。後來她慢慢發現區內充滿人情味和特色,於是與朋友一起為區內的建築、小店和街坊拍照和做訪問。

 

參與「悠遊藝術大樓」計劃後,她把搜集得來的舊物件和故事,透過照片、插畫和文字等展現在市民眼前。「六角柱每道牆代表着大角咀的不同特色,例如一道牆代表街坊小店,另一道牆代表大角咀的住宅。展出的都是區内常見,但可能會隨着時間消失的東西,所以我在這裏放幾張家家戶戶常有的小紅凳,讓市民坐下來慢慢欣賞。」

 

音頻圖像 反映生活
李天倫為屯門龍逸社區會堂創作的藝術品名為「屯門生活–聲音景觀」,記錄了街道上的聲音變化,再轉化為音頻圖像,配以屯門區地標如大會堂、天后廟廣場、輕鐵等,巧妙地將聲音融入景觀。

 

錄音路線由市中心大會堂出發,經屯門公園,沿屯門河走向龍逸社區會堂。

 

「在市中心會聽到熙來攘往的人潮聲和購物聲;踏進屯門公園即傳來唱歌跳舞的聲音;在住宅區聽到的是小朋友放學或家庭生活的聲音。我把沿途收錄的聲音和景觀製成藝術品,希望觀眾從另一個角度了解屯門居民的日常生活。」

 

航海旅程 追求夢想
鄧國騫的作品「這裏有船」以航海為題,引領市民進入冒險旅程。他在赤柱市政大樓內擺放船上日用品、尋寶地圖和魚網等,營造置身海洋的感覺。

 

「城市發展太快,容易令人遺忘夢想。這件作品表達一個沒有目的地的航海旅程,就像現今都市人,為了生活而忘記追求夢想。」


他説每件物件都在細說一個關於赤柱與海的故事,希望藉此喚醒市民對生活和夢想的追求。

 

「有空」坐下 善用空間
洞穴創意工作室為東涌市政大樓設計的作品「有空」,在露天樓梯上擺設方凳,寓意藝術和公共空間結合。工作室代表周穎聰希望作品能提醒市民善用公共空間。

 

「市民如果坐在樓梯上,只能面向前。我們在樓梯上造了一些混凝土方形凳,市民便可以朝四面坐下,增加樓梯的實用性。」

 

周穎聰表示,他們在該處寬闊的平台上裝設木亭,希望生活忙碌的香港人抽空安坐亭內,欣賞風景。

 

展覽即日起至明年7月舉行,並設導賞團和工作坊,歡迎市民參加,詳情可瀏覽藝術推廣辦事處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