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跳至主要內容。
字型大小
預設字體大小 較大的字體 最大的字體 訂閱RSS 進階搜尋 網頁指南 流動/無障礙瀏覽 English 繁體 简体

追風任務 上天下海

2015年08月16日

精密籌劃

精密籌劃:  機長與天文台觀測人員每次出發前均會商討飛行路線。

深入風眼

深入風眼:  天文台科學助理梁桂江在颱風「蓮花」逼近本港期間,深入風眼位置收集實時氣象數據。

船舶觀測

船舶觀測:  天文台與航運界合作,在遠洋輪船上安裝氣象觀測儀器。

探空汽球

探空汽球:  天文台6月時在南海放出七個繫上探空儀的汽球,收集高空氣象資料。

天氣變幻莫測,欲知風雲何時變色,需準確掌握氣象數據。

 

香港天文台近年與政府飛行服務隊和遠洋輪船公司合作,一邊勇闖颱風風眼,一邊在海上廣布線眼,上天下海,從海空兩路監測南海氣象。

 

過去在颱風季節,天文台只能根據衞星圖像估計颱風的位置和風力,但自2011年起,天文台與飛行服務隊合作,在熱帶氣旋接近香港時,派出裝上氣象數據量度系統的定翼飛機,飛近南海北部的風暴中心收集數據,研究風暴的強度和風力分布。

 

闖進風眼 實時分析

 

氣象數據量度系統可自動操作,在定翼機飛行期間自行收集數據。不過,若情況許可,天文台人員會隨同飛行服務隊出發,穿越颱風抵達風眼,現場收集數據作實時分析。

 

天文台科學助理梁桂江參與收集颱風數據的工作已有五、六年,今年七月颱風「蓮花」接近香港,他曾隨機飛到風眼收集數據。近距離感受颱風威力,與以往的感受有天壤之別。「飛機震動得很厲害,我已繫上安全帶,但仍感到快要被抛離座位似的。」幸而「蓮花」匆匆掠過本港,沒造成太大破壞,但梁桂江認為,颱風來襲一定不能掉以輕心,「上次可能只是運氣好,風力恰巧減弱了。」

 

飛行服務隊機長鄺志淇指,平日執勤時會避免到天氣惡劣的區域去,但觀測天氣的工作卻剛好相反,偏要往壞天氣的區域鑽。不過他認為這樣能協助天文台收集數據,未雨綢繆,非常有意義,況且能準確掌握天氣也有助飛行服務隊進行救援。

 

飛行服務隊稍後更換機隊,會在新機上安裝發射器以投放垂直探空儀,將來可飛到熱帶氣旋頂部投下儀器,從颱風內部錄取數據,更可收集近海面的風向風速數據,改進測量風暴強度的準確性。

 

漂移浮標 傳送數據

 

颱風在海上形成,了解海洋情況可說是預測風暴的基本步,由於在大海難以設置固定的氣象站,天文台在南海展開「志願觀測船舶計劃」,與遠洋輪船公司合作,在遠洋輪船上安裝儀器,沿途記錄濕度、溫度和氣壓等資料。

 

今年6月26日,天文台更首次在南海中部投放配備氣壓和溫度感應的漂移浮標,每小時將所在位置的數據傳送回天文台總部。高級學術主任劉迪森說,天文台也在一艘遠洋貨櫃輪船上,利用高空探測系統,放出七個繫上探空儀的汽球,收集高空的溫度、濕度、風向和風速等資料。

 

劉迪森解釋,漂移浮標和探空儀汽球能夠到達更遠的地方,較人手控制的觀測器材收集數據更多,例如船隻不能接近熱帶氣旋,但漂移浮標可以,也能將風暴的氣壓資料傳送回天文台,讓天文台作出更精確的預測,航運界也能受惠。



全城清潔2015@家是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