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九萬青年參加工作假期計劃

2019年9月8日

隨想

 

有時,我會自嘲「讀番書」大,以解說自己的中文底子差。事實是自己由小學開始已抗拒唸書,認為只要翻開書本便看到,為何要唸書?所以,所有背默測驗都會「零雞蛋」。唐詩中,我只懂得「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註1),原因不是自己要唸,而是家中哥哥、姊姊都唸,聽得多了,無意中學懂。近日,與同事們提起中秋節,他們信手拈來數首詩詞:「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註2)、「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註3)、「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註4)等等。

 

每年中秋節的月餅市場都是商家必爭之地,而不少月餅廣告都以跨代情懷和溫情作為賣點。今年兩、三條與中秋節有關的廣告或電視台宣傳片特別吸引我注意,其中包括有橋段不謀而合地描繪兩代觀點不同,但最終放開矛盾,和氣收場。另有強調由心出發,拉近人與人的距離,也有用心以新思維傳承優良傳統。當中一條更提到工作假期這項勞工及福利局的政策措施,我不得不引述一下。

 

片中一位年輕人即將出發展開工作假期,父親認為不務正業,因而觸發父子口角,互不瞅睬。幸得妹妹有心居中調解,藉中秋節一家團圓的共同願望,媽媽用心預備晚飯,哥哥亦買了一盒月餅回家,父子遂冰釋前嫌。短片令我聯想受近月社會事件的衝擊和影響,不少家庭和朋友的關係變得緊張。正如我日前在記者會指出,我們鼓勵有需要的家庭及人士求助,並多參與一些心靈支援或紓緩情緒的活動,加強正向思維。我們亦希望社會上持不同意見的人士及社群能放下成見,彼此尊重,互相包容,嘗試平心靜氣,聆聽不同的聲音,減少分歧,修補關係。隨着行政長官在上周宣布四項行動,各司局長都會走進各區與市民對話,但願大家能平心靜氣,藉對話化解分歧。

 

工作假期計劃

 

既然片中小矛盾因工作假期計劃而起,我當然要解說一下。工作假期計劃旨在給予介乎18至30歲的本港青年一個擴闊視野的機會,讓他們藉在海外旅遊期間獲取生活和工作經驗,同時體驗外地文化風俗。

 

計劃深受香港青年歡迎,至今已有約91,000名香港青年參加,同時亦有超過12,000名外地青年獲批工作假期簽證以透過計劃到訪香港。自2001年起,香港先後與14個經濟體系(註5)訂立雙邊工作假期計劃協議,包括剛於今年7月與意大利簽訂工作假期計劃協議。勞工處現正與意大利政府商討計劃的生效日期,並會繼續與具備條件的經濟體系商討訂立新的工作假期計劃和擴大現有工作假期計劃的名額,並推廣有關計劃,促進交流。

 

後記

 

過往,每當有學生問我到外國工作假期的意見,我都會加以鼓勵。現今人均壽命超過80歲,撥出一年在外國生活、工作與旅遊,可令我們擴闊眼界。40年前,我在倫敦工作了一年,雖然不是今天的工作假期,不過一到周末便四處遊歷,如到有名學府牛津與劍橋、到莎士比亞的故鄉,以及因兒時閱讀Jane Austen的《傲慢與偏見》而嚮往的湖區(Lake District)一遊,都是難忘的經歷。不過話說回來,我倒是到過英國的湖區後,才覺得還是當年深秋時分於香港中文大學外吐露港泛舟情調更佳。

 

註1:出自李白《靜夜思》

 

註2:出自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註3:出自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註4:出自蘇軾《水調歌頭》

 

註5:包括新西蘭、澳洲、愛爾蘭、德國、日本、加拿大、韓國、法國、英國、奧地利、匈牙利、瑞典、荷蘭及意大利

 

(以上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9月8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