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途友師 邁往正向人生

2019年5月26日

兒童是社會未來的棟樑,需要悉心栽培。政府設立的兒童發展基金,為基層兒童和青少年提供所需支援,其中師友配對計劃會為參與學員編配義務友師,陪伴他們成長,並互相啟發,獲益良多。

 

成長路 添嚮導

 

就讀中五的潘在丹性格文靜、內向,兩年前參加了由兒童發展基金撥款、東華三院營辦的師友計劃,認識了友師吳芷姬。她坦言,吳芷姬是其學習對象。

 

「我以前內向又寡言,十分害羞,即使想與別人合照,也不敢說出來。認識芷姬姐姐後,我明白要勇敢結識新朋友,擴闊生活圈子,努力學習新事物。」

 

潘在丹參加計劃後,獲友師循循善誘,分享人生經驗,還在活動中認識了新朋友,包括就讀中六的郭盈輝。

 

潘在丹說:「我們經常參與活動,接觸很多新遊戲,如泡泡足球,放飛鏢等,一起玩耍的感覺很輕鬆。盈輝哥哥剛完成中學文憑試,我明年也要應試,相信可向他取經。」

 

郭盈輝同樣於兩年前參加該師友計劃,因而認識友師容祖導。郭盈輝說,容祖導既是他的人生導師,也是朋友。

 

「祖導哥哥為人幽默,在活動中懂得帶動氣氛,很容易便跟我們打成一片。我從他身上學到正向思維,從不同角度分析事物,解決問題。」

 

互啟發 擴眼界

 

容祖導和吳芷姬性格好動、開朗。他們十年前開始擔任兒童發展基金的義務友師,至今照顧超過20名學員。

 

二人既非社工出身,也沒有當父母的經驗,但對於與青少年溝通、打開話匣子,卻頗有心得。

 

容祖導說﹕「我們安排體育運動或戶外參觀活動,從中發掘題材,跟他們溝通或分享,增進了解。」

 

吳芷姬表示,擔任友師後交了很多年輕朋友,並對他們加深了認識。

 

「青少年很多時都有個人看法,只是希望有人給予肯定,如非大是大非或很離譜的話,我都會支持,並鼓勵他們深入思考。」

 

二人最初參與計劃計只盼陪伴青少年成長,沒想到當上友師後,有不少意外收穫,吳芷姬直言心境年輕了。

 

「他們經常嘻嘻哈哈,因為他們的世界很簡單,所以想法很單純。」

 

容祖導也認為,學員不單為他們帶來很多快樂和難忘回憶,也為他個人帶來不少改變。

 

「他們會有很新穎的意念,是我們意想不到的。我也學會了包容,給予他人發揮機會,不會單憑外表判斷一個人的能力。」

 

夫妻檔 為青年

 

同是義務友師的張志剛和妻子黎艷萍參與計劃後,最讓他們感動的是與學員建立珍貴友誼。

 

黎艷萍說﹕「這兩條手繩是第一位學員淑芬贈送的。手繩顏色鮮艷奪目,我一看到時很開心。」

 

張志剛說﹕「手繩上有我們的名字,是淑芬特意為我們編的。」

 

張志剛是退休公務員,服務海關32年。他退休後與妻子一同當上義務友師。

 

他認為,六年來雙方有了共同話題,彼此目標一致,關係更勝從前。

 

「我們會討論如何處理學員問題,交換意見,並參考其他友師的處理方法。大家溝通多了,話題也多了。」

 

黎艷萍也認為,現在與丈夫更合拍。

 

「以前我們對很多事物或有不同看法,現在已能磨合;認同感很重要,夫婦感情會更好。」

 

兩人發覺部分青少年經常對前景感到徬徨,或缺乏信心。張志剛運用在紀律部隊學到的知識和經驗,指導青少年規劃未來,包括帶同學員參觀海關訓練學校。

 

「我希望讓青少年認識海關的工作及其意義,以及加入紀律部隊所需資格和訓練。」

 

兩人都認為,師友配對計劃有助青少年發展,並可擴闊社交圈子和認識新事物。

 

他們希望更多人支持計劃,成為青少年成長的嚮導。

 

兒童發展基金2008年成立,分批次撥款予非政府機構和學校,在全港各區推行為期三年的計劃,各計劃包含個人發展規劃、目標儲蓄、師友配對三個主要元素,讓弱勢社群兒童和青少年在個人發展旅程中獲得足夠支援。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