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宗網誌談大灣區規劃綱要

2019年3月3日
回答提問
回答提問:

張建宗(左二)2月28日出席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舉行的新聞發布會,重點介紹《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並回答傳媒問題。

中央政府在2月18日公布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為大灣區建設提供指導性方向。粵港澳三地政府於2月21日在香港共同舉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宣講會,介紹規劃綱要內容,共同探討大灣區發展機遇及落實重點工作。

 

2月28日,我出席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舉行的新聞發布會,重點介紹《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並回答傳媒問題。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戰略。規劃綱要的頒布,標誌着大灣區建設邁向新台階,令社會進一步了解大灣區發展的基本原則和大方向,從而思考如何掌握新機遇。規劃綱要已詳載於政制及內地事務局設立的大灣區網站,讓我在此扼要地談談規劃綱要的重要性

 

(一)關乎香港長遠經濟發展

 

規劃綱要有利於打造香港成為更具競爭力的國際大都會,明確支持香港鞏固和提升其作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功能,推動金融、商貿、物流、專業服務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大力發展創新及科技事業,培育新興產業,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

 

上述發展方向關乎香港未來發展,遍及各行各業,牽涉到企業的業務、打工仔的前景、市民的生活,以至年輕人及下一代向上流動的機會等,由此可見與香港人有密切關連。

 

(二)豐富「一國兩制」實踐的內涵

 

「一國兩制」在香港成功落實,是粵港澳大灣區邁向國際的重要基礎。香港享有「一國兩制」獨特雙重優勢,在大灣區建設擔當重要的角色。事實上,中央領導已多次重申,大灣區建設貫徹「一國兩制」、堅持「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不動搖、不走樣、不變形。

 

有部分人擔憂規劃綱要會削弱「一國兩制」,但事實上規劃綱要不但不會絲毫抵觸「一國兩制」的原則,不損香港單獨關稅區的地位,反而在推進大灣區建設的過程中,更加豐富「一國兩制」實踐的內涵,有利於保持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

 

(三)香港在國家新一輪改革開放中的新角色

 

香港與國家同發展,共繁榮。香港在過去國家改革的歷程中,既是貢獻者,也是受惠者。時至今日,香港在建設大灣區繼續擔當重要角色,將會由聯繫人轉向更加積極的參與者、促成者及推廣者。香港可以將豐富的國際聯繫經驗延伸到內地,協助引進外資,也可以與內地的企業共同開拓海外市場,併船出海,尋找發展機遇,促進兩地的經濟發展,互利共贏。

 

(四)三地政府共同參與

 

規劃綱要是粵港澳三地政府緊密合作以及與中央良性互動的最佳體現,共同制定及推出發展大灣區的政策措施。在參與規劃綱要的編製過程中,香港特區政府努力反映各個政策局及部門徵詢業界及持份者所得的意見,並獲得中央的高度重視和接納。

 

(五)彰顯創新、共享和協同的概念

 

大灣區包括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以及廣東省九市,即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區內有7,000萬人口,經濟總量達1.5萬億美元,是一個龐大市場,規模與韓國相約。大灣區是在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的條件下建設的,在國際上沒有先例可循,極具開創性,需用新思維打破傳統局限,創出一條新路。

 

根據規劃綱要,香港與澳門、廣州、深圳並列為中心城市,並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各自發揮比較優勢,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發展。大灣區各市結合起來,通過協同發展,發揮粵港澳三地互補的優勢,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國際一流灣區,進一步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支撐引領作用。

 

總的來說,規劃綱要令社會進一步了解大灣區發展的基本原則和政策大方向。香港的未來發展視乎現在如何抓緊機遇,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同時,實現自身更好的發展。

 

特區政府一直與中央相關部委和粵澳政府保持緊密聯繫,共同制定及推出發展大灣區的政策措施。行政長官於3月1日在北京出席由國務院副總理韓正主持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第二次全體會議。行政長官和香港特區政府歡迎中央就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出八項政策措施,便利香港居民到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就業和居住,並加強大灣區人流、物流等便捷流通。

 

我們會竭盡所能,積極為香港探索發展新路向、開拓發展新空間、增添發展新動力。通過不同的宣傳和推廣活動,使企業和大眾,特別是青年人,了解如何通過大灣區的機遇,拓闊發展空間,提供更多選擇。

 

(以上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3月3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