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野公園未來數年添500公頃

2018年12月13日

「近幾年,香港郊野公園整體覆蓋細咗、不變或是大咗?」

 

當今「後真相」時代,在不同場合我不時提出此問題,你的答案是甚麼?真相又是甚麼?往往近乎十居其九我得到的回答,都與真相不符。

 

真相是過去五年,本地郊野公園整體增加了約50公頃;未來兩三年,再添約500公頃。同時,我不單單關注其「量」的進展,亦關心「質」的與時並進。我與漁農自然護理署署長梁肇輝、北區民政事務專員莊永桓及相關部門同事走出辦公室,同行擬議中的紅花嶺郊野公園一帶山頭,在陽光下山野間汗水中開會互動,籌劃新郊野公園以至偏遠鄉郊復育的協作及創新。

 

五年間郊野公園已增50公頃

 

2013至2017年間,一系列不包括土地被納入郊野公園,以加強郊野保育、教育及康樂用途。其中包括西貢大浪西灣,政府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支持當地自然管理協議,透過村民、非政府組織及政府間協作,有機復耕農地、改善周邊的濕地生境、保育鄉土文物及建構生態導覽等,惠及村民與郊野遊人,有助偏遠鄉郊可持續發展。

 

近月「山竹」之後,我亦曾登山涉水,視察超強颱風對當地的破損,並慰問村民及農友。當地荒田沉睡已近半世紀,今夏正試行復耕稻米,可惜遭風毀水淹,但願明年會轉好。

 

未來數年全新郊野公園約500公頃

 

政府正密鑼緊鼓籌劃紅花嶺郊野公園。紅花嶺位近沙頭角,高度海拔492米,是北區最高的山峰之一,逢春夏季節,漫山紅色野杜鵑花開,因而得名紅花嶺。又相傳山中草坡常見雀科及鴝科等小型鳥類出沒,英文地名為Robin’s Nest,故又稱麻雀嶺。

 

紅花嶺地緣獨特,緊貼邊境,東望沙頭角海以至印洲塘,北連深圳梧桐山,西接古村蓮麻坑,南眺八仙嶺及新界群山。新郊野公園的規劃,將有助提升深圳梧桐山國家森林公園及本港八仙嶺郊野公園間的生態聯繫,強化此南北跨境生態走廊,有助兩地生物多樣性的保育工作。

 

從前此處大都屬邊境禁區腹地,遺留不少相關歷史文物,突出例子包括建於1940年代末至1950年代初的多座麥景陶碉堡(Macintosh Forts),它為香港警隊的邊境山嶺特色警崗建築,外牆以墨綠為主色調,外圍亦架起重重鐵絲網,守衛森嚴。2009年,碉堡被古物古蹟辦事處列為二級歷史建築物。

 

從前在蓮麻坑村附近又有大型礦山,相傳始於19世紀初,1930年代為全盛期,至1950年代末停運。蓮麻坑礦洞已荒廢,部分卻演化為蝙蝠棲息地,此「蝠地」於1994年被列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

 

因歷史機緣,紅花嶺一帶是保育及生態旅遊福地,須更有心思地研究及籌劃此全新郊野公園。漁農自然護理署的郊野公園負責同事之一娥姐,今次亦同行視察,邊行邊說。我務請署長及相關同事,多與附近村民以至有關保育及生態專家互動協作,珍惜當地豐富及獨特的自然及歷史文化資源,用心創立香港第25個郊野公園。

 

郊野公園以外還有偏遠鄉郊復育

 

新一屆政府除了正積極創新籌劃紅花嶺郊野公園,施政報告亦宣布了新設鄉郊保育辦公室(鄉郊辦)以促進復育偏遠鄉郊。鄉郊辦的籌組已具雛型,初以客家古圍村荔枝窩及高原濕地蜻蜓天堂沙羅洞為先導目標地,以創新手法促進生物多樣性及鄉郊可持續發展,有利城鄉共生。

 

各位山友,近期正是行山郊遊好時節。現有24個郊野公園共覆蓋本港土地約四成,歡迎大家多多到訪。同時,我亦推薦大家暢遊荔枝窩等偏遠鄉郊,支持本土古村復育。大家遊歷郊野公園或偏遠鄉郊時,都請緊記山野無痕(Leave No Trace),包括「自己垃圾自己帶走」、「走塑」減用即棄塑膠物品等,同行保育香江山水福地,同做生態情人。

 

我與同事視察紅花嶺時,自然體現知行合一,自己水壺自己帶,「走塑」減廢。撐「揼少啲慳多啲」,在野在城都咪做大嘥鬼!

 

短片

 

西灣地區復育計劃

 

隨我行FolloMe:神秘山寨 - 紅花嶺

 

荔枝窩自然管理協議

 

以上是環境局局長黃錦星1213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