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樂無障礙

2018年10月21日

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確立兒童平等的玩樂權利,本港致力保障兒童福祉,即使他們身體狀況不同、能力有異,也同樣可在遊樂場中暢快玩樂,不受障礙。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和建築署在屯門興建全港首個共融遊樂場,宣揚平等信息。項目預計今年第四季啟用,設計過程中吸納兒童意見,加入不同的感官體驗,饒富趣味。

 

宣揚平等 刺激感官

 

該共融遊樂場位於屯門公園,分南北兩區,共設七個遊玩主題區。北面園區以荷花為主題,分「光影荷花」、「山丘地帶」、「音樂感官」三區,設有玩水區、小山丘區、彈床,以及可玩敲擊樂器的音樂區域等。

 

南面園區則以攀爬為主題,內有「爬蟲樂園」、「獵蛋樂園」、「旋轉地帶」、「感官地帶」四區,設計靈感來自屯門公園爬蟲館,鼓勵兒童與大自然互動。殘疾及健全兒童可按個人能力,一試各類攀爬架、滑梯、觸感活動組件等。

 

公園強調共融,設計融入早前共融遊樂空間設計概念比賽優勝作品的概念,別出心裁。該比賽由智樂兒童遊樂協會、聯合國兒童基金香港委員會及香港園境師學會合辦,並獲康文署、建築署、屯門區議會支持。

 

無障設施 便利兒童

 

建築署園境師陳雋浩是遊樂場設計者之一,在他眼中,能力不同的兒童可獲相同的遊樂體驗,才稱得上共融。

 

「我們的重點,不僅是為殘疾人士提供適合的設施,而是讓他們玩樂時享有同等的機會,例如坐輪椅的兒童也可在斜道上感受高低坡度,一般兒童可攀爬繩網,各適其適,找到挑戰所在。」

 

遊樂場滑梯設計尤具匠心,智樂兒童遊樂協會遊樂環境發展主任趙汝薇指出,場內特設不鏽鋼滑梯,這有別於傳統膠滑梯,滑動時不會產生靜電,戴着人工耳蝸的兒童也可安心使用。

 

另一款滾筒式滑梯,則特別適合坐輪椅的兒童,讓他們也能體驗箇中樂趣。

 

鞦韆區設有三款特色鞦韆,其中搖籃式、親子式鞦韆適合兒童跟父母或朋友共享,促進交流,而配備安全帶的座椅型鞦韆則適合行動不便的兒童。

 

場內並設小隧道和矮牆,讓自閉症兒童熟習環境;彈床設施則傷健皆宜。

 

此外,遊樂場引進嶄新設施,為兒童帶來視覺、聽覺、嗅覺等刺激。園境師精選植物以作配合,例如芬芳的含笑、落葉的楓香、會動的含羞草等,引發兒童興趣,拉近他們與大自然的距離。

 

吸納意見 集思廣益

 

為了吸納兒童用家的意見,設計團隊到訪屯門區仁愛堂田家炳中學和匡智屯門晨輝學校,與智樂兒童遊樂協會「小小遊樂場專員培育計劃」參加者會面。

 

仁愛堂田家炳中學學生馬煒筠是提供意見的參加者之一,其設計獲應用於蜥蜴觸感牆中。

 

「我選用了蜥蜴,還有樹葉,模仿棲息地原貌。自己能參與公園設計,份外高興,沒想過構思真給採用了。」

 

匡智屯門晨輝學校學生李永青則以蛇眼為意念,協助設計觸感牆。

 

「很多動物的眼睛都是不同的,蛇的眼睛很小,很少人會留意。我在屯門長大,從小來這兒玩耍,觸感牆用了我的設計元素,挺開心的。」

 

建築署園境師叢培淳表示,參加者的回饋也廣泛應用於場內地面圖案,例如玩水區內的大型荷花、青蛙、鱷魚等,令遊樂場生色不少。

 

「這些地面圖案也把不同故事串起,例如青蛙的成長歷程,以至遇上鱷魚,受到生命威脅。鱷魚圖案設計採納跳飛機元素,兒童可在鱷魚背上往來跳躍。」

 

共融遊樂場預計今年第四季開放,智樂兒童遊樂協會遊樂環境顧問袁漢昌寄以厚望。遊樂場在設計過程中吸納用家意見,不斷改進,他認為,此舉可為日後設計公園提供參考。


回到頁首